一提到《老人与海》这本书,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这不就是中学课本早已学过的嘛,讲的就是一个老人满怀斗志、充满斗劲并配好装备去海上捕鱼,等待了81天却一无所获,他既看到了从未见过的巨大马林鱼充满了希望,也在一夜之间被鲨鱼围攻失去了所有,最后疲惫的拖着鱼骨架子来到故事尾声。除却我们熟悉的故事,海明威也许有其他想要表达的。
好汉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我们只看到这个失败的结局,就断言这个人失败了。难道过程就那么不重要吗?
其实老人自己知道,他是战胜过的,他的凯旋是他一个人的滋味,是他一个人知道的事情,那些世俗的人的观点,把一个人精神上的凯旋当作失败,那是他们的事儿,生活的滋味,到最后只有自己知道。
由此我联想到了《活着》,在读者看来,主人公福贵也是一个充满了悲情色彩的人物形象。在人生的这条单行道上,母亲、儿子、女儿、女婿和外孙都相继离去,到了最后,孑然一身,只有一条老牛相伴。
我们能说他悲情可怜吗?当然可以,这样的一生,想想就令人难以接受,家人都去世了,不是天灾,都是人祸。这样一连串的打击,谁受得了呢?但这也只是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若是站到对方的角度,其实也未必那么悲伤。这一生,起码体验过,有过温情和温暖,有过扶持和守候,就不过亲友相聚的时光短暂了些,有人说你这看的也太开了?那不然,就让悲伤禁锢我们,痛苦折磨我们,余生都是泪吗?
最后富贵牵着老牛哼着歌消失在夕阳下,同样的,《老人与海》中老人拖着鱼骨架子回来累的倒床就睡,平淡之中见深刻。不用宣告自己有多苦多勇敢,也不用费劲证明自己有多么凄惨或是荣耀,自己知道就可以了,这也是一种值得赞美的态度。
成功失败,都只是世俗意义上的字眼,除却世俗意义,还有更广阔的精神层面。层面去探讨。
从世俗的意义来说,拿破仑滑铁卢一战,便不可动摇的成为历史的失败者,但他在后人的眼里,失败了吗?又有多少人记得是谁打败拿破仑呢?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亡国城破那日屈辱悲愤纵身江中,历史就毫不犹豫舍弃了他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楚霸王,自刎乌江边,如今人们不也称颂他的英勇霸气吗?并没有因为他的战败就看轻他。
所以有些时候,看待问题都是立体的,生活视野并不是非黑即白,不是失败就是成功,我们要用一种更多元更立体的视角眼光来看待。
生活也是如此。世界有点小,一个人刚刚好。有些话,不必广而告之对每个人都侃上一通,有些滋味,也不必都倾泻出来。其实自己心里都明白,自己做自己骄傲或是挫折的见证人,别人只看到了结果,又有什么关系,终究是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选择,自己把控自己。
就算失败了,别人都嘲笑你,你也可以这样想,虽说没有世俗的奖章奖励等来证明我的付出,但我知道,自己努力了,自己成长了,自己变得更加美好了。下次,来日方长。
当然,有时候也不要自己欺骗自己。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付出就是付出,懒惰就是懒惰。虽然失败了,但过程也没用过心,那就不要用假模假样的付出来麻痹自己,没有真才实学半瓶水却晃悠的不行。将自己认做老人与海的翻版。因为最后大家都没有成功,用内心的虚无与浅薄给自己盖上所谓成功的勋章。要知道,学人不如意处简单,学人好处难,也许你的工作就是你的鱼骨架子,但与暴风雨与大鱼搏斗的经历,你又拿什么来对照。自己感动自己,那这才是真正的失败。
若失败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成功就是十全十美的成功,一次失败的经历就足以推翻曾经辉煌过的存在,一次成功就能够抹掉以前的挫折与碰壁。那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失败和成功并不是一个只看结果的定论。有的人失败了,但他成功了,有的人成功了,其实他失败了。
人生中有许多这样的时刻,没有人见证你的努力和付出,没有人见证你的荣耀或是挫折,于是你活在旁人的嘲笑和猜疑中,于是你画地为牢自己束缚自己。
但生活这杯酒的味道我自己知道的,跟那些自以为醒着的人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