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A米。
今天说一说,最应该购买的一类险种。
是重疾险?还是医疗险呢?
对普通人来说,最应该购买的险种是:(商业)医疗险。
注:本文的医疗险指的均为商业医疗险
为什么是医疗险呢?
首先,先说一下什么是医疗险。
医疗险是用来报销医疗费用的一类商业保险。
有人戏称,医疗险就像单位的会计,是专门给我们报销就医产生的费用的。
作为一款保险,医疗险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 报销型,而非给付型
也就是说,要有就医行为且产生费用了,才能用这个保险。
有的医疗险是事后理赔,即治疗完,拿着病历和发票进行报销;
一般的百万医疗险和部分中端医疗险都是需要客户先垫付医药费,然后在报销。
还有的医疗险支持直赔,即看完病刷卡走人,自己不用付钱; 或者是由保险公司先垫付再理赔,即不用自己垫付医药费,由保险公司垫付,之后再报销。
高端医疗险基本都可以直赔,而部分中端医疗险是支持垫付的。
2. 补偿性,不能重复理赔
医疗险的报销是以发票为准的,即使买多款医疗险产品,最多把花的所有医疗费用都报销,不会更高了。
所以医疗险是补偿性的,消费者不会因病获得额外的收益。
然后,再来说为什么最需要医疗险呢?
1. 我们仰仗的社保,不够用
之前曾说过,社会保险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其存在的意义就是:满足国人最最基础的保障需求。
所以在医疗报销这方面,它是有报销的额度和比例限制的,比如设置年度起付线和报销限额,还会限定药品的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
如果用图来表达下,就是下图这样☟
更详细点说,社保只解决了就医过程中公立医院部分、起付线上和限额内的社保用药部分的一部分花销的问题。
如果生病后就医的选择恰好不在医保的报销范围内,就会产生大笔的医疗负担,这些医疗费只能通过不同类别的医疗险来覆盖☟
图中医保报销规则以北京职工医保为例 (单击查看高清图)
所以,想单靠社保就满足我们的所有医疗需求的话,既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2. 重疾险虽重要,但取代不了医疗险
俗话说,显而易见的钱好算,藏在暗处的花销却很难计算。
治病的过程也是如此。
同行总是喜欢用冰山图来形容这个过程。
重疾险是直接给付一笔钱,数额虽然很高,但治疗费用和其他支出却是无法估量的。
同事的客户刘先生不幸得了肺癌,不幸中的万幸的是,刘先生得的肺癌属于小细胞肺癌,可以通过靶向药得到很好的治疗。
只是这个靶向药的价格有些高,每年大概花费40-50万的医疗费。
在他治疗的前三年的花销如下:
首次手术花了10万;
每年40万的继续治疗费,共120万;
刘先生的收入损失40万/年,共120万;
刘太太因照顾辞职损失20万/年,共60万;
无法计算的营养费;
其他的……
虽然刘先生很早之前购买了100万的重疾险,并且顺利拿到了理赔款。
这100万的重疾理赔金基本上第一年就花光了,如果没有医疗险,他后续只能动用以往的储蓄来治病,如果没有积蓄,就只能选择放弃治疗了。
幸好,刘先生在经纪人的建议下,配置重疾险的同时,还配置了每年300万元的高端医疗险,这让他有了继续治疗的底气。
现在的刘先生恢复的很好,已经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了,医疗险功不可没。
很多疾病到不了重疾的程度,不满足理赔条件。
同事的亲戚因为不注意饮食,年纪轻轻就得了胰腺炎,谁也没想到这一下就在301医院住了7个月,整个治疗下来居然花了153万,153万呢。
且不说这位亲戚没买重疾险,就算是买了重疾险,他这个胰腺炎没有达到慢性复发性胰腺炎、也没有采用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治疗,也是没法理赔的。
最终只能通过社保报销了一小部分,他自己承担大部分的治疗费用,好在这个亲戚家里条件还不错,最终是承受了这笔花销,现在恢复得很不错。
但如果家里的条件不行,又没有医疗险来承担,他将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不敢想象。
3. 看病难?医疗险是获取医疗资源、提升就医品质的选择
当前医疗资源严重短缺,尤其是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
在北京的三甲医院,住院床位等3个月到半年是很正常的,更别提那些热门医院的热门科室了。
之前同事视网膜脱落需要立即手术,但当时医院最快也要1-3个月才能住进去。
了解视网膜脱落的都知道,这个病一旦发现要尽早手术,主治医生看她一个小姑娘没啥关系搞定住院也挺着急,打了一顿电话后说:自己在私立医院能给她加塞一台手术,7天后就能住进去,就是私立医院不能用社保,所有费用都要自负,问她能接受吗?
这个时候,不管换成谁,我想都不会拒绝吧。
有了这次经验,同事火速参保了公司的团体高端医疗险,所以她第2次和第3次手术都是很顺利就入住了协和医院的国际部,并做了手术。
没有找黄牛、没找医生走后门,就打了几个电话而已,这就是高端医疗险的魅力所在吧。
幸亏治疗得及时,经过3次手术,朋友的这只眼睛基本恢复正常了。
说到这,各位客官们应该理解了医疗险的重要性和不可取代性了,是不是擦拳磨掌地想立即就买一份了呢?
我还得给大家泼泼凉水:
作为一类对健康状况要求最严格的保险,医疗险是相当挑剔的,不是你“想买就能买的”!
所以,给大家两点建议:
1. 尽早购买
人家说购买重疾险的最好时间有两个,一个是刚出生后28天,一个是现在。
医疗险也是这样的,正常出生的孩子是健康问题最少的时候,此时买医疗险妥妥地标准体承保;而对一个成年人来说,身体最健康的时刻也就是现在了,哪怕除外了一些责任,只要能买,还是要尽早买上。
只要健康状况允许,建议:
买重疾险的,一定上配上一份医疗险;
没钱买重疾险的,先买上一份百万医疗险;
说保险是骗人的,先买上一份百万医疗险;
虽然百万医疗险有其局限性,如果遇到极端情况,终归是有个保障。
再说,几百块你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
2. 如实告知
现在互联网平台销售百万医疗险成为常态,所以很多人都喜欢自己在网上购买。
建议购买前先回忆自己所有的就医记录,然后仔细研究健康问卷的每个问题,最好是具体到每个字,并如实回答,如果自己不确定,可以求助专业的销售人员。
万不可报侥幸心理“一键否”,一旦出现未如实告知的情况,极有可能会产生理赔纠纷。
那就得不偿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