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好处有3个方面,第一是积累知识,你想学习一门新的技艺,找几本好的工具书读一读,过来人的成功经验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第二是储备智慧,读书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帮你摆脱眼前的困境,带你了解完全不同的人和事,他们的故事和想法给你启发,你变得更包容,你看待事物的方式悄然发生变化。
当你积累了知识,又储备了智慧,读书最终带给你的是完全独立的思维,你能对事物做出清晰的判断,懂的坚守内心的准则,不轻易被外界所惑所乱。
一切兴趣的养成都是从获得“好处”开始的,很多人不愿意读书是因为他们根本体会不到读书的好处,他们不会读、读了就忘。
我读书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很简单但很实用,希望可以帮到想读还不太会读的你。
第1条:一定要自己找书读,不要找人推荐。
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东西没人会珍惜,姑娘要自己费尽心思追的才知道疼,书要自己精心挑选的才会读,这是真理。
“最近有什么书好看?给我推荐一本呗。”随随便便说出这句话的人一定不会看你推荐的书,我在朋友圈里推荐10本书,9本在积灰1本在厕所,心痛。
其实找书不难,先确定你想读哪个类型的书,再到网上搜有哪些好的书,可以直接看大神推荐的书单,简书上就有不少。
你选中一本书,再到网上试读,京东、当当、亚马逊等网站都可以免费试读,重点看目录,看整个内容框架和知识结构是否符合你的需要,再读样章,反正是免费的,不读白不读。
整个找书的过程快则1小时慢则半天,当你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之后,不想吃亏的心里作祟,我保证你至少会读上几天。
第2条:抽出整块时间读,不要碎片式阅读。
书从用途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以学习新知识为目的的,我把它归为工具书,其他的统统归为非工具书。
碎片式阅读是一个好习惯,可以帮你挤出很多阅读的时间,非常适用于读非工具书和短篇文章,但读工具书不行。
工具书是有严格的知识壁垒和一定的阅读难度的,没法在一趟车程里快速完成阅读,遇到艰涩难懂的地方你还得花时间好好想想,思考的时候一定不能断,一旦断了不但要重头开始,很多灵光乍现的好想法可能就丢了。
所以读工具书一定要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最好找一个安静且简单的环境,桌上除了书什么也没有,四周除了你谁也不在。
第3条:要专一,最好一次只读1本书。
很多没有把读书坚持下去的人,往往同时在读好几本书,这本读了一半那本又翻了几页,最后都只读了皮毛。
当没有第2个选择时,你会更加专注于眼前的事,一次只读1本书的好处是逼得你只能读下去,大部分书尤其是工具书一开始读时都会有难以进入的问题,读书的价值在于学习你不会的难懂的知识,但坚持一段时间你会慢慢理出思路,只读1本书大大提高了放弃的成本,你一想不划算,就放弃了放弃的念头。
只读1本书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大部分人没有自己想的那么聪明,很难同时驾驭不同领域且有一定难度的知识,1本1本读更容易消化。
第4条:勤思考,不能光看不动脑。
读书要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但不能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没有动脑子。很多人读书时觉得酣畅淋漓,读完书本一盖上全忘了,症结在于缺乏思考。
对于作者写的特别精彩和你有疑惑的地方,一定要停下来仔细思考,思考有多个维度,最重要的有2个,1个是理论结合实践,1个是举一反三。
理论结合实际:你在读书时学到的理论知识,一定要结合实例理解消化,最好是生活中自己经历过的。比如我读到书上说做新媒体运营很重要的两个原则是品牌人格化和用户互动,我脑子里马上蹦出来的是杜蕾斯和海尔,用实例对比,可以迅速找到可操作的方法。反之亦然,有好的案例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理论支撑,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效果特别好。
举一反三:任何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能从上下游和平行领域找到关联的知识点,一旦连接上,可以实现从点到面的知识扩张。还举上面的例子,品牌人格化和用户互动看似两个维度,但杜蕾斯和海尔在与用户互动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品牌人格化的输出,用户互动可以作为品牌人格化的输出渠道,品牌人格化反促进用户互动的意愿和效果,两者在实操时是紧密相关的。
第5条:勤做笔记,不能光动脑不动手。
很简单,把你思考的内容全部记下来,不要嫌麻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真理,你现在多花两分钟打字,以后你能少花两天甚至两周时间复习,哪怕只是把有用的内容抄一遍也能加深记忆,帮助建立知识的条件反射。
做笔记也有窍门,如果你看的是纸质书,直接在书上记,每看完一章把笔记挑出来输到电脑里(我习惯用印象笔记,可以电脑和手机同步),做一个简单的整理和回顾。如果你看的是电子书,那我真的同情你,kindle的笔记输入功能做得太差了,你只能直接输到电脑里,省了一个步骤也少了一次加深记忆的机会。
一定要随手记,千万不要等到看完一章再记,切忌偷懒省步骤。相信我,等到你抓耳挠腮怎么也回忆不起当下的想法时,你会崩溃的。
第6条:读完不要停,马上梳理知识结构。
第4、5、6条是读好一本书的关键,是一环扣一环紧密相衔的,你前面多花的时间,从现在开始可以加倍地省回来,记住:偷懒不要偷在读上,要偷在回顾上!
刚开始做知识结构梳理时,你可以参照书的目录做,那是现成的知识结构,再把你自己的思考和整理的笔记内容加进去。
等你做熟练了,可以自组结构,甚至生成多个子结构,把好的案例也放进去,定期把你的延伸思考补充进去,不断丰富和完整知识结构,到最后可能完全超出了一本书的框架,那时你就成功了。
建议用思维导图做知识结构梳理,操作简单,很好用。
第7条:复读不一定要读书,读笔记读知识结构都可以。
定期复读,把你工作和学习时新获得的知识和智慧加进去,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化学反应,说不定能产生更多有价值的延伸思考。
有时间重新读一遍好书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工作忙时间不够也不怕,把笔记和知识结构拿出来,好好看一看想一想也够用了。
第8条:生活是最好的学校,多运用。
我们说一个人知识储备的巅峰期是高考前,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们从课本上学来的知识,在生活中很少有运用的场景和机会,考完试用不上了,长久不用就忘了。
再扎实的知识储备,都要在实践中适应调整,生活是最好的学校,多运用,学以致用是目的,也是过程。
结尾处正好沿用第8条,我和大家分享的8个方法是一己经验之谈,姑且可以算作理论知识,到底有没有用,需要你付诸行动试试看。
最后分享一句胡适先生的话:“你们不要总在争自由,自由是外界给你的,你们先要争独立,给你自由你不独立仍然是奴隶。”
如前文所说,读书最终带给我们的是完全独立的思维,希望我们都能不负胡适先生的期望。
还有几篇文章,你有需要也可以看看:
学习写作的10个方法:读村上《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聊聊坚持写作的方法。
公众号涨粉的7个方法:快进来!微信公众号快速涨粉的7个方法!
微信爆款文章的写作方法:打造微信爆款文章:先写好标题和内容!
感谢你耐心看完我的文章,如果你觉得有用,请给我点个赞,你的鼓励很重要,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