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井底之蛙

作者: 蜜婼 | 来源:发表于2017-08-23 10:57 被阅读29次

    蘭心序:今天是我寫的關於禪修期間師父開示的第14篇文章了,這篇之後還有一篇,這一系列的文章就要暫時告一段落了。

    這期間我竟然沒有一天缺席,這對於兩年多才發了100多篇文章(其中,獲得原創邀請之前的很多文章還是轉載的)的我,可以稱的上是一個奇跡了。

    其實我是個很難持之以恆堅持做一件事情的人,就像大家周圍所認識的所有白羊座一樣,三分鐘熱血的娃娃,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好奇寶寶,對什麼好玩的事好玩的人都很熱衷,可堅持一會之後就被其他更新鮮的更好玩的吸引跑了。

    但是學佛之後,我覺得我的韌性比以前好了很多。至少對於佛法到底在講什麼的好奇心,一直沒有消退。甚至佛七,禪七等,我居然都會成為那個百里挑一的拿到全勤獎狀的人(要知道寺院裡可都是五點半起床,除了中間吃飯,所有的時間都是一刻不停的在做同一件事情,佛七是念佛,禪七是打坐,一直到晚上九點多甚至十點)。

    漸漸的我居然也可以一段時間堅持下不懈的做同一件事情,並且深入下去,這在之前的我,是不可想象的,而這一切的變化竟然都是悄無聲息的,所以真的不是所有的進步都肉眼可見。

    因為耕耘和收穫不會在同一個季節,所以不要小看你的每一次努力,哪怕你聽不懂,看不下去的東西,師父說:【不要著急,慢慢熏習】。所以你現在正苦苦支撐去學的東西,有一天你會舉重若輕。就像小時候我們費了很大力氣寫出來卻歪歪扭扭的拼音字母,小學畢業的時候,當你再次拿起那個田字格本,會覺得自己當年連個拼音都寫的那麼丑,簡直弱爆了!

    所以,任何的學習和修行都有它的次第,不能急於求成,也不能輕言放棄。

    師父在禪修第六天早上開示的內容是修定的次第。证定的过程,包括了初得定、定圆满和定自在三个基本层次。如果您還是覺得下面的字數有點多,難以下嚥,我又標示了紅色字體部分,體貼如我,也是沒SEI了~~

    1初得定:指未到地定或指接近初禪的初禪近分定

    修定经过九住心(初内住心、二续住心、三安住心、四近住心、五调伏心、六寂静心、七最极寂静心、八专注一趣心、九等持住心)而达到等持住心时,即定心不加功用,能自然地依于所缘境任运地相续运转,这便是成就了欲界定。如《瑜伽》卷13云:“或有缺轻安故,名非定地,谓欲界诸心、心(所)法。彼心、心(所)法,虽复亦有心一境性,然无轻安含润转故,不名为定。”若在此基础上生起了身心轻安,才算得定,也就是获得了未至定或色界所摄的初禅近分定。

    《瑜伽》卷32中说:“有妙轻安随身而行,在身中转……从是以后,于瑜伽行初修业者,名有作意。……得此作意初修业者,有是相状,谓已获得色界所摄少分定心。”“又得此三摩地,当知即是得初静虑近分定,未至位所摄。”(《瑜伽》卷20)

    生起轻安之后,即是已获得色界初禅所摄之近分定。此定之相,《瑜伽》卷32中说:(1)依此可有能力善巧修习净惑所缘(世间道伏惑、出世道断惑)加行。(2)为“止”所摄护,能净诸行(烦恼),虽行可爱境中,猛利贪缠不致生起;或虽少生起,稍加对治,即能除遣。于其它可嗔、可愚、可骄、可寻思境也是如此。(3)宴坐静室,暂持其心,强盛轻安快速生起。(4)不为严重的身粗重(不自在性)所逼恼,也不频繁地生起诸盖烦恼。(5)虽从定出,轻安不灭。

    初得定還有欲。這時候可以修不淨觀斷除欲得初禪,另外可以修四念處,斷除一切愛煩惱,一切見煩惱,就得初果須陀洹;有的人是先修到初禪,然後二禪,三禪,四禪,四禪的時候再修四念處得阿羅漢,佛是在第四禪得無上菩提的。

    2定圆满,即是在前未到地定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证得根本定(初禅)

    《瑜伽》卷20中说:“证得根本三摩地故,名三摩地圆满。”三摩地圆满之相,有内有外,略说如下:

    内相者,《瑜伽》卷20中说有十种:(1)于少小胜定,不生喜足,更愿求于胜三摩地圆满。(2)见胜定功德。(3)精勤策励。(4)折伏色爱,未能究竟离欲界欲。(5)他所胜(犹未能舍所有下品欲惑)。(6)于定地喜乐不生爱味。又不自卑下,策举进修。(7)随法相转:于定所缘境界法中,由先所得举、止、舍相,无间殷重方便修习,随顺而转。(8)殷勤请问修正定法:入定、出定、定圆满,及证通慧。(9)随顺修止,爱乐远离。(10)随顺修观,爱乐观察。

    外相者,《瑜伽》卷33中说,已离欲得静定者,三业寂静,无有掉动。此略有五相:(1)身业安住,诸根无动,威仪进止,无有躁扰。于一威仪,能经久时,不多惊惧,又不频繁地更改威仪。(2)言词柔软、寂静、安祥,不乐喧杂、众集。(3)眼等诸根触诸尘境,唯了尘境,不起境贪。(4)能无所畏,觉慧幽深,轻安广大。(5)身心隐密(安祥),无有贪婪、愤发,能有堪忍,不为种种诸恶寻思扰乱其心。

    定圓滿已經離欲界慾,喜樂遍滿全身。

    3定自在:即是在定圆满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令三摩地离诸障染,发生通慧,清净鲜白

    如《瑜伽》卷20中云:“于三摩地获得自在,依止彼故,其心清白,无有瑕秽,离随烦恼,广说乃至获得不动,能引一切胜神通慧,名三摩地自在。”

    定自在之相分二:即善调相和六修相:

    善调相者,如《瑜伽》卷13中所说:谓三摩地,非为有行之所拘执,如水被持(由誓愿俱行思故,制伏外缘,持心于定。又于作意,要由功用方能运转,不令内心于外流散);也不是被法性之所拘执(观下地为粗法性,观上地为静法性:寂静微妙,得安隐道,及能证得心一境性。修此欣上厌下观者,即是被法性之所拘执)。成就定自在者,其三摩地能离此有行、法性二所拘执,这是就定自在克服定障而言。

    六修相者,《瑜伽》卷20中说,在圆满三摩地的基础之上,起六修相:(1)乐修诸善;(2)乐断诸恶;(3)又不贪著利养、恭敬;(4)无恚害心;(5)无有爱、慢、见、无明、疑诸随烦恼,善守念住;(6)无增上慢。这是约定自在舍离烦恼来说的。

    如上所述,成就三摩地自在者能于诸衣、食、卧具等,随宜获得,便生喜足,又正了知而为受用;其心清白,离随烦恼,乃至获得不动,能引一切胜神通慧,是名三摩地自在。

    所以到了定自在,是一定會有神通的,不要覺得神通是如何神秘的東西,神通只不過是修行到一定階段的副產品而已,所以學佛之人也不應執著于神通本身。

    我知道,這一系列的文章,有的並不符合您的胃口,也有零星的人因此取消了關注,但是我並不會因此而悲傷。人生際遇里,我們總是會遇到我們該遇到的人,然後在時間的曠野里漸漸走散,再遇到其他的人,就這樣無限循環下去。

    其實我們每個凡夫都是井底之蛙,只不過觀天的井口直徑不同罷了。

    我們都只看見我們想看見的,聽見我們想聽見的,所以有時候適時的拓展一下自己的認識邊界,讓井口變大一點,讓看到的天多一點點,總有一天,也許你會拆除認識的藩籬,看到一整片天空的天晴日麗,月朗星稀。

    原創文章來自蘭心自己的公眾號:空山雲上(Mylanxinbaobao)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我,井底之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jld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