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在幼儿园的毕业典礼上,娃得到了一根由主班老师亲手用棉绳编的跳绳做礼物。以前娃都没有跳过绳,拿到这件礼物后,她兴致勃勃地开始尝试。最开始,娃的甩和跳的动作是分离的——她把绳子甩过头顶,当绳子的下端接触地面时,她并不能同时双脚离地,而是只能停顿一下,然后跨过去。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娃的兴趣,她每天都要把绳子拿出来练一练。某个周末我去外地讲课,临走前还看到娃仍是甩一下跳一下的状态,等第二天晚上回到家,就惊奇地发现娃居然已经能凌空过绳,连续跳上两三个了!
同样体现娃运动能力发展的一个项目还有游泳。虽然之前每年夏天我都带她下水,但都只是让她玩水,并没有教她游泳,娃似乎也很享受在水里自由玩耍的状态。去年夏天,她不知怎么就学会套着泳圈在水里玩“挥鞭转”了。今年夏天,我给娃买了一副臂圈,取代了泳圈,她很快就摸索出如何用手臂和腿相互配合着有规律地划水。某晚娃她爸带她去游泳,回来告诉我,娃已经会“蛙泳”了。
【总结】
观察孩子的运动能力发展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在婴儿阶段,中国古代就总结出“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周会走”的规律。根据我的观察,在没有任何外界干预的情况下,果然我家孩子的发展基本就是遵循了这样的规律。就跳绳这件事来说,我也专门请人帮忙查阅过资料,证实5-6岁的孩子才会产生练习的兴趣,并且最终实现有节奏地跳动。
前段时间有位妈妈问我要不要一起给孩子报名学习游泳,我没有参与。因为观察过社区游泳馆里教练的教授是机械训练式的,并不适合幼儿。同理,如果教授的方式是机械训练式的,那么诸如舞蹈、跆拳道之类的也并不适合幼儿阶段学习。
总体来说,在孩子的运动能力发展上,家长要做的是,既不“拔苗助长”,也不“越俎代庖”。前者比如把婴儿放进学步车,后者比如给正该在大地上奔跑跳跃的孩子配上一台电动平衡车。排除病理因素和外界干预,孩子的运动能力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正常地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