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悲伤”时刻:
临近考试前夜,不停的反复的背诵考点、要点,貌似效果不错,但考完就忘。
每天清晨,捧着英文课本,一遍一遍的背单词。时间花费了不少,真正记住的单词却极其有限。
于是不禁哀叹,自己真不是个读书的料。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只是因为你选错了学习方法。
多数人认为,一心一意学某样东西,学习效果会更好:“练习,练习,再练习”就是要让人牢牢记住一项技能。信奉专注的力量,在一段时间里反复练习一件事情,直到真正掌握。因为直觉让我们以为,要延长时间固执地、反复地练习那些想要掌握的东西,认为这是精通某项技能或学会新知识的必要环节。
为什么直觉会骗人?这里有两个原因:
第一,当反复练习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通常会看到表现有所提高,因此这种方法备受推崇。
第二,我们没有意识到,在反复练习中取得的收效是作用在短期记忆上的,而且会很快减弱。我们无法看出这种收效减弱得有多快,导致我们产生了集中练习有效果的印象。
事实上,我们的记忆有两种:输入记忆和提取记忆。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记不住,实际上是因为记忆无法被提取出来。这是由于输入的太容易(机械式的反复练习,无法对大脑产生有效刺激),造成了记忆提取的困难。
因此,要想提高学习效率,我们需要用“检索练习”的方法。
什么是“检索练习”?顾名思义,就是从记忆中检索知识和技能。
检索练习意味着自我测验。
在读课本或是研究课堂笔记的时候,要不时地停下来,合上书本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核心概念是什么?哪些术语或概念是我没接触过的?我会如何定义它们?这些概念和我已知的东西有什么联系?向自己提问并把答案写下来,是学习的好方法。
自测后要检查答案,确保你能准确判断出什么是自己知道的,什么是自己不知道的。用小测验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集中精力,牢牢地掌握这些知识。
用主要概念和术语背后的含义来考查自己,有助于把精力集中在核心思想上。
回忆新知识的难度越大,收效就越大。犯错不会让你退步,检查答案并纠正错误就好。
检索练习(自我测试)会带来生疏和沮丧的感觉,特别是很难回想起新知识的时候。但是,就在你费力检索新知识的时候,每一次努力的回想实际上都是一个加深记忆的过程。
此外,反思也是检索练习的一种形式(发生了什么?我是怎么做的?怎样才能有用?),而且辅以细化加强(下次我要采取别的什么方法?)。
譬如,有些老师每周都会要求学生写“学习小结”。学生要在小结中反思前一周学到了什么,还要描述这些课堂上的知识同课外生活有什么联系。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自学形式,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其效果好于花费几个小时抄写笔记。
在做检索练习时,还可以采用间隔练习的方式,就是把学习时间间隔开来,有意识地让两次学习之间出现一些遗忘。此时为了重建你学到的东西,你就不得不更加努力。这相当于你把学过的东西从长期记忆中“重新调取”出来。这种努力,会让重要的概念更加突出、难忘,而且会将所学到的东西和其他知识,以及后来学到的东西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强有力的学习方法。
虽然检索练习会让我们产生挫败感,远不如重复练习那样舒服,但正是这种挫败感,令人印象深刻,有助于记忆的提取,因此促进学习效率提升。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