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弘丹21天零基础写作训练营想法
沟通的艺术,不仅仅是说话的艺术。人际关系之成为沟通高手 2

沟通的艺术,不仅仅是说话的艺术。人际关系之成为沟通高手 2

作者: 辣笔_小仕 | 来源:发表于2019-07-22 10:31 被阅读0次

压抑自己的人性有多恐怖?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这部小说可以告诉你。故事中,B博士曾经被关在一个小房间,有限的物理空间里,只看到床、小沙发、脸盆等几件可见的用具,除了四周的墙,其他什么都没有。甚至没有笔和纸,这些能帮忙发散思维的东西。这样的情境就像被投入到荒芜的孤岛里,切断了人际关系,远离了社会关系,没有人倾听他说话,更没有一个人可以对话。

在这里,他唯一的感受只有孤独与虚无。精神上已处于一种极度空虚的状态,哪怕思维是清醒的,但也正是越清醒让他越痛苦。时间的流逝对他来说,已经失去了感知和产生价值的意义。

在战争中,纳粹分子企图用无穷尽的时间和空间的空虚,去摧毁B博士的灵魂和意志,以达到让他招供的目的。而他在精神上所遭受的痛苦,比起肉体受到的摧残来的更为严重。

这种伤害性到底有多大?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毁了一个正常人的一生。

而就像《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告诉我们的那样,沟通和他人的陪伴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如果缺少与他人的接触,那么这将会是一个人所能承受最残酷的惩罚。

这本书畅销40年, 再版15次,再版内容更充实而具有价值。超过200万的人都在使用它,就像是一棵常青树一样屹立不倒,可见它的权威性。

说起两位作者,罗纳德•阿德勒以沟通写作为专业,著有多本沟通类的畅销书,除了写作他还教学,帮助很多人在职场解决了人际沟通的问题。而拉塞尔•普罗科特则是一名大学教授,可能是因为磁场相同、三观一致的人会自动靠拢,他们在一次沟通学会议上结缘,一拍即合。

两位作者倾注心血,把多年的专业经验不断再版,通过图文这种有趣有料的方式向读者展现。

它是一本足足500页的大部头,也曾几度担心自己很难把它“啃完”。可当翻看这本书时,惊喜发现里面有大量话题研究和电影题材,话题丰富而通俗易懂。

在我看来,它是一本有颜有料,每个人都适用的沟通教材。

本书围绕「沟通」而写,接下来将从自我觉知的重要性,需要沟通的本质,以及成为沟通高手三方面来为你展开。

一,自我觉知与沟通

自我觉知是如何形成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思维,身体里住着一个「自我」,而自我觉知指的是,你对自己思维觉察状态的过程。例如就像一面镜子,镜子里反衬出来的,除了你的身体特征,还有整个人的情绪状态。

"我是谁"、"我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我喜欢或擅长什么",这些都是形成自我认知的过程,它是一种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

有些人希望自己不论何时何地,都能呈现给他人同一种精神面貌,然而,在世界上,却不存在这样的人。

有研究表明,对自我认知越多元化,代表着更能接受并拥抱不同状态的自己,心理层次则越健康。

举个例子,一个有教授头衔的人,如果他在家里也难以跳脱这个身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可能他仍会把工作中的状态,呈现在生活里,会忍不住对妻儿训话,结果可想而知,这种状态对个人心理健康乃至家庭,都有不可磨灭的伤害。

相反,如果一名女性不给自己强加灌输,“我一定是一个好妈妈”的信念,而是告诉自己——”我擅长唱歌跳舞,给身边的朋友不断带来正能量,而且我女儿还喜欢给跟我一块阅读呢!”

像这样一位呈现出不同样貌精神的女性,能通过拥抱自我的多元化,不被头衔所困住,那么,她对于自己所期待的美好生活,就不会太远。

了解自己的角色与能力,拥抱多元化的自己。

自我觉知到底有重要呢?

思维决定行为,思路决定出路。我们定义自己的方式,影响着与他人和社会的沟通关系。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沟通呢?

二,沟通是一种本能需求


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曾经说过: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

如果说闲聊的本质是话语的相互传达,那沟通就是双向的交流模式,因为沟通者几乎是同时在传送与接受信息,沟通是有接收信息和反馈情感的过程。

沟通是一种生理需求

是否存在足够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生理健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就像我们开头说到B博士的案例一样,它甚至可以成为生死攸关之事。

就有医学研究列举了一系列,因缺乏亲密关系而导致威胁健康的事件。这些事件都表明,在沟通过程中会释放出一种积极因子,让生活更加美满健康。

而与他人的交谈还可以减少孤独感,和一系列随着年龄而来的疾病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对于我们的健康而言,人际沟通必不可少。

沟通是一种认同需求

沟通不仅仅是能维持生存而已,更是我们认识真正自我的唯一方式

举个例子,例如你从小就在荒岛上长大,没有任何人可以交流。那你要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是善良还是凶恶的,是好看还是普通的,在这种环境下即使能在水的“镜面”可以看到自己,但如果缺少别人评价或参照的情况下,我们仍然无法界定真正的自己。

也就是说,我们都需要从与我们相关的人那得到信息,参与互动,这种认同才能塑造自己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沟通是一种社交需求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就曾经提出,需求层次是沟通关系必要的关键因素存在。

而社交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有效的人际沟通与快乐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我们的友谊、爱情以及工作等关系都离不开与他人产生交流。

社交需求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怎样的影响呢?

女性认为“社交”对于生活满意度的贡献会大于其他活动,例如购物、美食,运动等休闲活动,而有效的人际沟通关系对一个家庭的幸福程度而言,同样有着至关重要性。

那么,怎样可以成为沟通高手?


三,沟通能力是后天可培养的能力


沟通能力是一种人人都可以拥有的技巧,例如像肌肉没劲,可通过长期锻炼哑铃,完成激活。

它是一种能力,会不断地随着每个人的心理或环境等其他因素发生改变,因此,沟通能力同样可以通过培养达成目的。

沟通高手更有同理心

同理心指的是懂得站在对方角度去感受,重新创造个人观点的能力。

同理心可以通过三方面实现:首先在观点上,可以先仔细聆听对方诉求,尝试理解他人的观点,这并不意味完全同意对方,而是在交流中可以快速找到共鸣。

其次情感上,多去感同身受,察觉他们内心细微的变化,例如情绪的变化有恐惧、失望等。

最后不仅仅是和他们有一样的感受与想法,而是站在真诚利他的角度为他们的利益着想。就像有句话说的:想要得到的,那就先给出去。

沟通高手要有好的关系

有一名家长曾问知名心理专家李子勋老师,孩子到底能不能打?李老师说,不是打不打的问题,关键是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如何。如果关系好,没有心理距离,那教训一下没多大关系,他称自己小时候就被打过不少,长大也没有心理问题。

但如果孩子与父母交流甚少,关系也不融洽,算不上亲密无间,那就需要谨慎。不说是挨打,哪怕双方出现冲突,也会让对方一直记恨你。

心理学上被反复强调的一点:只要有好的关系,高效的沟通也就有可能产生。

沟通高手更有信服力

与他人沟通时,沟通的质量是由对方的反应决定,对方是沟通质量的判定者。而如果我们要做到让对方把话听进去,不是说多少,而是能让对方信服有几分。

而有效的沟通则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自我人格反射的方式。相比于说,人的心理更喜欢看到行动的结果。

而做到这一点,首先做到自我坦诚,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因此,好的执行力则是令对方臣服的有效沟通方法之一。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告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人际关系,需要沟通。

而有效的人际关系可以极大地缓解生存压力。因为这不是一个人的旅程,而是一个群体、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共同旅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沟通的艺术,不仅仅是说话的艺术。人际关系之成为沟通高手 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jpt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