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到底讲了什么

作者: 董汇标MINUS | 来源:发表于2017-09-01 01:01 被阅读144次

    8月4号那天我刚准备看一本书——《认知盈余》,那时我想每次都逐字逐句的看书,进度太慢了,以后看书应该稍微提提速度,毕竟每天上下班在路上我有很多时间,于是我在手机上记录下一个待办事项“提醒我每四天看一本书”。那天我傻傻的高兴着,因为经过计算,2017年余下的日子如果我真的能四天一本的话能看36本呢!感谢激情保持了8天!8月9号那天《认知盈余》看完了。来不及总结,我就打开了今天要说的这本书——《佛祖都说了什么》

    为什么要看这本书

    我,或者屏幕前的你应该大部分都是九年义务教育科学发展观下长大成人的,本应都是相信科技力量、相信科学进步、相信逻辑发展、相信数理化的理性人,但生活中却又实实在在的看到诸多由于“宗教”造成的社会负面印象,如某法好的“谗言”教法害死人、听信求神拜祖可以成全梦想于是架设不可理喻的排场、由于教义偏激理解引发过的十字军东征或这两年恐怖组织ISIS仗着某经所做恶行;因此提到宗教,我们总是想到类似恶魔一样的负面猜想。
    另一方面,长大在“现有潭柘寺后有北平城”的北京,从小到大光北京的各类寺庙就去了七七八八,虽然每次都是抱着郊游的心态去的,但山路回转的感觉难以忘记:

    强体养心探苍山
    氤霞飘渺蝉绕鸣
    晌时遥听沉钟声
    拨开绿阶渐露红

    寺中青烟穿堂,土青色陶砖幔地,庭院里古树参天多为松柏,边角落中青苔碧绿,其中的香客香烧的虔诚、游客们面带善意、心情放松,怎么看佛教寺庙里的人都不是做坏事的。再抬头看看佛教建筑,随便取好角度拍两张都妥妥的特别中国。那佛教到底跟别的宗教比是不是就不邪呢?
    正是这两者的对比让我充满好奇,我的家庭没有一位佛教信徒,因此我对具体佛教教义一概不知。信息来源最多的为四大名著之《西游记》让我知道出家人不能吃肉、不能杀生、不能执着等一系列不能不可。但是当长大后又看到和尚吃荤、和尚情人节约会、结婚,无解!又看到众多极客奔向龙泉,无解!去的各种寺庙里,为什么又有关羽的庙呢?为什么有的寺庙有大雄宝殿,有的只有观音菩萨?四大天王风调雨顺怎么又接着弥勒佛?大殿旁边算命的口口声声说每个人佛缘不同,佛缘又是啥?这么玄学?为啥身边有信佛的朋友闲下来就开始抄金刚经之类的,字是不赖,但抄了能提升佛缘?
    正是这堆困惑让我看到这书试看后就决定立认真看完。

    本书的大数据

    这本书虽再14年出版,但目前在豆瓣上标记量暂仅为1303人,虽然人数并不多但评分还挺高的。作者是林欣浩,他还写过一些别的书,评分都还可以。另附一副其他读者的短评截图。

    豆瓣截图
    简评截图
    作者的其他书

    我怕我误入歧途看了不该看的,因此从一开始就带着一颗防止被洗脑的心情看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即使再此刻

    结构

    这本书主要从几方面介绍的佛教,以下五方面是读过之后抽离总结的,实际作者行文大体按照历史、逻辑逐步展开的:

    • 与中国道家、儒家的对比,与玄学的对比,推导出佛学比玄学更有逻辑,玄学太空了,且玄学把自己发展死了,发展中佛教与儒术的融合;
    • 佛教组织模式及进入中国各阶段的发展历史、当时文化背景下其对政治的影响、一代一代大师在佛学研究上的贡献及他们个人的无奈;
    • 佛学的理论基础及其推导,以及这些推导过程中出现的分歧,从而出现的各类宗派(学术思想),以及这些宗派的主要分歧;
    • 什么人可以修炼、怎么修炼、成佛的不同途径、不同道场(极乐世界)的区别(经书上说的);
    • 生活中能见到佛家偈语的含义,对佛教的误解,及现在社会,寺庙里那些骗人的话

    两大基础原理

    第一条:万事万物都是因为一定原因产生的

    因:内因
    缘:外因
    法:大意是“世间万物及一切现象”
    上述简化为“万发缘起”这是唯物主义的道理,这条使得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因为这里边没有神的创世论
    法无自性——世间万物都不能脱离因缘独立存在。
    万法无常——世间万物不能脱离因缘独立存在。
    无我——如果“我”理解为肉体,那么人死了后肉体泯灭,道教追求长生不老,这违反万法缘起;如果“我”理解为自我意识,那么人死后,肉身就是空的,但是由于万发缘起,那么自我意识也会消失。
    所以,结合万法无常无我才是世界的本质。如果误以为“自我”永存,那么这就是执念的一种。

    第一个基础原理就能继续推导出很多有意思的结论,且能辩掉玄学中的种种虚无缥缈的思想。玄学不争长短、稀里糊涂、不愿意用语言描述世界,因此发展死了。

    第二条:神学概念轮回

    轮回即投胎,佛教大部分宗派主张六道轮回,天人、人类、畜生、饿鬼等。由于上文说的万法缘起加上轮回,所以推导出了下辈子怎么着,上辈子造孽这辈子咋着咋着
    ——众生做的事情叫做“业”;按照“因缘规律”由“业”产生的后果叫“果”或者“报”。
    有趣的是继续推导后(掺入神学部分)得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这句话意思是普通人不知道因果规律,因此恶报来临异常恐惧,高僧大德明白因果规律,所以他们恐惧引起恶报的“因”发生。

    以上两大条就能推论出:消除欲望,减少痛苦发生。LoL;佛教认为生物在六道轮回里经历的都是痛苦,因此苦海指的就是六道,研究理解因果的目的就是脱离苦海 ,而跳出六道脱离苦海的状态叫做“涅槃”

    那基础概念有了,佛教道理也铺垫完了,怎么修炼呢?由此引出了修炼的方法:戒、定、慧分别指尊守戒律、打坐禅定、开启智慧。其中“慧”最为重要。戒定只是辅助措施。三者修炼的目的是达到消除“无明”从而成佛。

    正因为如此,所以修炼者为了加速脱离苦海,因此可以选择出家受戒(跟上大学使得,找一个专心修炼的环境),修行者有如下几个名词:

    沙弥——7-20男性出家者,小和尚;
    沙弥尼——7-18女性出家者,小尼姑(不礼貌说法);
    式叉摩那——18-20女性出家者,也成为学戒女、正学女;
    比丘——20以上男性出家者,即民间所谓 和尚;
    比丘尼——20以上女性出家者,即俗称 尼姑(不礼貌称呼)
    优婆塞——不出家的男性修行者,又称为“居士”;
    优婆夷——不出家女性修行者,又称为居士或女居士;

    所以,书中有经过几小段推导得出:不做和尚做居士,照样修行、照样成佛,只要你达到破除无名,领悟佛法即可

    佛教在历史发展上有很多有意思的岁月,有个叫道安的大师感叹过“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同样书中也提到若干个历朝的和尚怎么拍皇帝马屁的故事,牛就牛在人能用佛法逻辑说通。。。。雄辩啊。

    语言障碍

    上文说了,佛教主要能从逻辑推导出很多结论,但因为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因此有一些中国人推导出来的东西自己不知道经书上怎么写的,很困惑,更有甚者自己推导出来的结论被当时的学术圈(佛教主流思想)排斥,因此很多人希望能看到佛经原著,来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这个过程经历几个朝代、几百年,也串接出了很多那时代的佛学大师们,道安、慧远、玄奘等。在这个过程里也出现了不同的思想宗派。而他们想研究的佛经颇具讽刺:1释迦牟尼亲传的、2来自佛陀/仙宫的经文、3印度佛学家佛学论文、4中国佛学家论文、5伪经。第一种、第三种还比较感性上接受,第二种说佛陀、仙宫的经文,如今看来实在有点不可理喻。总结起来——佛经就是文字记录的宗教文献。虽然语言障碍在如今已经破除,但看这段历史发展,妙趣横生。

    玄奘的故事

    先引用书上的两段话:

    这时,道生已经去世了两百多年,他自己也成了被人膜拜的“前辈高僧”,他的话就更没有人敢质疑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有个比道生小了足足250岁的后辈僧人,竟然又说一阐提不能成佛了! 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后辈僧人太狂妄了呢? 我说出他的名字你就不会这么想了。 这个僧人叫作玄奘,我们俗称他“唐僧”。
    玄奘当然不是愣头青,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一门心思想去印度。在决定西行之前,玄奘先在中国大地上游荡了一圈,到处拜访僧人。最后他又来到唐帝国的首都长安,找遍了所有他能找到的高僧。直到他发现全中国没有一个佛学家能解答他的困惑,他才下决心西行。 所以对于当时的中国僧人来说,玄奘西行的决定既令人敬佩,却也非常狂妄。 因为这意味着玄奘认为当时全中国所有的佛学家、所有的佛教宗派,都不够好! 玄奘在印度学成之后,是自愿回国的。也就是说,玄奘是认为自己已经学到了正宗的佛法,心满意足之后才回国的。 那么这就意味着,玄奘认为他带回来的佛教教义,要比全中国现存所有的佛教宗派都更优秀,更符合佛教原本的教义。 作为僧人,玄奘非常重视传播佛教。据他的传记说,玄奘在取经路上经常说法,感化了很多王公贵族。那么玄奘自然也希望把从印度辛苦取回的佛学,传播给中国僧众,所以才建立了慈恩宗。

    玄奘是偷渡出中国的,然后带回来了大量经文,然后他最大的贡献就是翻译了大量优质经文,并且创建了“慈恩宗”但遗憾的是由于玄奘被政治绑架,且慈恩宗知识框架太过于复杂,没传下来!这就颇为遗憾了。书中言论的意思是,玄奘太执着了,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偷渡出去了,经过了5层关卡,然后出国后经过沙漠,发现水囊漏了,偏偏不回头继续西行,没渴死竟然走出去了,到了印度跟当地大师辩论就没输过,但终归是个悲剧人物。玄奘是中国佛教史上一等一的高僧,但宠幸他的皇帝们并不关心佛教兴衰,也不在乎译经优劣。他们只把高僧当成自己千百万收藏品中的一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玄奘这部分其实挺精彩的,花了很多篇幅来说他,我上边这么简短的总结实在阉割了太多,感兴趣最好去看看书。这里边说的是一个跟西游记一毛钱关系没有的玄奘。

    宗派

    文中提到的宗有:天台宗、华严宗、慈恩宗、法相宗、密宗等,他们的关系大概这样(密宗竟然追求密语、秘术、法器,呵呵):


    宗派大体我个人理解的关系

    再次引用一段书中的原话开头吧:

    说一件闲事。 我们前面介绍了很多佛教的宗派。要注意的是,这些宗派和武侠小说中的“门派”不一样:并不是说天台宗就是智带着有一帮僧人,占了一座庙,在庙门口竖起一块牌写着三个大字“天台宗”。凡是进本门的先得拜师,拜完师只能对本门的佛法,学别宗的佛法就算叛徒,就剿灭你—不是这样的。 前面介绍的这些佛教宗派,指的是学术上的分歧,这些宗派的名字都是后人起的。比如我们谈论文学的时候,说“鸳鸯蝴蝶派”、“山药蛋蛋派”,是为了我们谈论方便,当时的人并不是真的形成了一个管理严密的组织。佛教各宗之间的学问也是可以随便学的,没那么多规矩。 因为宗派的名字是后人起的,所以名字也不止一个。 比如叫“天台宗”,是因为创始人智在天台山修行过。天台宗因为推崇《法华经》还被称为“法华宗”。天台宗的修行方法叫“止观双修”,所以还被称为“止观宗”。 玄奘的慈恩宗呢,是因为玄奘是大慈恩寺的住持。因为玄奘学的是唯识学,所以慈恩宗也被称为“唯识宗”,等等。 佛教各宗之间,还有别的分类方法。禅宗的“禅”字,在佛教中原本指的就是通过打坐来领悟佛法的行为。慧能是南禅的创始人,神秀是北禅的创始人。两宗在神秀、慧能的时代还没有什么激烈的冲突。但是两宗的后人开展了一系列宗派之争,都声称自己一脉才是弘忍的合法继承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北宗先于南宗衰落,慧能的后人也就有了任意加工史书的机会。《坛经》因此被不断的删改。

    另外“禅宗”是当今修习人数最多的,因为他省事——禅宗的传授和学习缺乏固定的标准,所以雍正批评说:“师以盲传,弟以盲受”。还有其他批判诸如“正所谓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甚至名利熏心,造大妄语,动称悟道。喝佛骂祖,不重戒律,彼此相欺,卖拂卖衣,同于市井。将佛祖之慧命,作世谛之人情。虽窃有佛祖儿孙之名,并无人天师范之实。”,“天国入门券,越卖越便宜。法相宗的入门券卖得贵了一点,所以买的人就少。它以后的华严宗和禅宗,就便宜得多。华严宗宣扬,进入佛国不必努力苦修,不必等到遥远的将来,只要在眼前改变一下对现实世界的看法,立刻就可以成佛。禅宗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最有名的,也是最简便便宜的。禅宗流行的时间特别长,地域特别广,难道是偶然的吗?

    唯心还是唯物

    这部分是书的收尾部分了,作者又辩证的看待了一下唯心和唯物这件事,通过下边的大段摘抄,我相信我们都能悟道唯心与唯物大体对应的时刻:

    有的时候,我们改造未来非常顺利。也就是说,活得很称心如意,我们就会对生活很乐观,认为自己控制未来的能力比较强,我们的世界观就会偏向唯物主义。 比如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总能换来回报,想做什么都能成功。今天是科员,明天就是处长了。那这个人一定会非常热衷于工作,认真研究自己应该如何对待工作——也就是物质世界,因为这种研究是有回报的。 比如一个大富豪,想赚钱就能赚到钱。他饿了立刻有美食,闲了立刻有娱乐,困了立刻有舒服的软床供他安眠。他想要的享乐,都能有物质立刻满足他,他当然会觉得,这物质世界是真实的。你让他看空物质,他就很痛苦,因为这些美食美酒给他带来的享受是实在的,难以割舍的。 同样的道理,不论在什么社会里,总是年轻人信仰唯物主义的多,年老者信仰神神鬼鬼的多。这是因为年轻人的能力正在成长,身体越来越强,控制世界的能力越来越大。而老人正在衰落,身体越来越弱,对世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小。我们在人世间无论怎么奋斗、怎么享乐生活,难免会迎来这样的结局: 有一天有气无力的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突然意识到:我这辈子再也不可能回到我的家了!再也不可能睡到我的床上、使用那些我曾经努力争取并极为珍爱的东西了!我这辈子在人间的一切努力的成果都将离我而去,对我来说全都化为浮云。这张陌生的病床,这间吵闹的病房,就是这辈子我的全部结局了。而此时此刻这个老人能信任的东西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精神世界。只有这个让他有安全感。茫茫世界都不可靠、都不真实,只有自己的精神,自己的信念才是唯一可靠的。这不就是主观唯心主义吗?

    洋洋洒洒说了一下为什么读这本书,也总结了一下这本书提到的些许概念,佛教在我国发展了千年有余,短短的几千字囊括的内容占佛教九牛一毛都称不上,这本书作为了解佛学的入门读物,真的绰绰有余,每当看到书中各种注释引文,我都惊叹作者的阅读量,因此打算以后因缘际会之时,再看看作者其他的书籍。
    至于文章开头我的诸多疑惑,也都在阅读过程中迎刃而解,这篇读书笔记虽没有直接给出明确答案,但也可以通过推导得出答案,可以推论一下试试。
    佛教的世界观果然博大精深,作为一种文化,可以去研习,但我觉得最有用的莫过于对禅宗的批判部分了,我们与佛祖不是交易关系,你与他不是做生意,没有请愿还愿一说,没有佛缘一说,今后大可不必去寺庙花钱买个心安理得。
    哦,复兴摇滚乐,复兴佛教!(ꈍᴗꈍ)

    2017.09.01 00:58 beijin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祖到底讲了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jqh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