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最近大家都在追的"中国式家庭教育"写实巨作。
在这部剧中陶红主演的宋倩,将现实中妈妈这个角色演绎得十分真实,相信很多人看了都会有很大的感触,这样的角色,真的值得我们做父母的好好的反思,今天我们就来随便讨论几条。
一、我们真的是在和孩子沟通吗?
《小欢喜》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TA是TA自己的
不知道下面这些"精句"你都还有印象吗?
"你这么骗你妈可好玩了是吧?"
"你错了,你错哪儿了?"
"你是不是对妈妈有意见啊?"
"有意见说啊!"
"太让我失望了!"
"妈妈是不是哪儿让你觉得不舒服了?"
"什么让你做得不舒服了吗觉得?"
"是妈妈让你不舒服了,对吧?"
"你压力大,妈妈压力不大呀?"
"我起早贪黑给你买菜做饭,照顾你的起居,我压力不大呀?"
"我在厨房做饭的时候,你怎么不想着搭把手啊?"
"我让你搭过手吗?"
"你伸过一下手吗?"
"我是老妈子是吧?"
对于女儿来讲她一定特别想说:
打坏玩具
逼吃生海参
不让吃"不健康"的东西
不让看航展
让在气球上写不想写的愿望
每天念经式说教
对第二名的成绩横眉冷对
……
《小欢喜》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TA是TA自己的但这些都没法说,说出来还得炸。
因为家长是在发火,而不是在沟通。
我们总希望孩子有什么想法要好好的跟自己沟通,可是自己又做到了吗?
当意识到自己有情绪的时候,别忘记问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除了这样一连串放炮的质问,我们还有别的做法的选择吗?
二、兴趣和学业的平衡,如何得到?
《小欢喜》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TA是TA自己的
"你爸就是投其所好,你喜欢什么他就搞什么,他这是拖你后腿,到高考的时候考这些吗?"
"你有这些爱好,没问题呀,要不这样吧……"
"你是我的女儿,你是我最重要的人,咱们俩的人生理想,应该是一样的呀!"
"妈妈做一切事情都是有计划的,包括你的未来妈妈也都计划好了。"
兴趣和学业的平衡是永恒的焦点,大家都知道很重要,难就难在每个人对程度的把控不同。
清华、北大是终点吗?成绩得分就在学习阶段最重要的指标?
可是往往我们会发现,那些最终把大学当做目标的人会对社会有所恐惧。
曾经看过一则报道,好多大学生毕业了,还继续考研深造,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还想习得更多的知识,而是他还没有做好与社会相处的准备,所以用学习给自己找个拖延的理由,延缓与社会的相处。因为社会从来就不在他们的目标里。
孩子们本来可以看得更远,我们不要挡住了孩子的视野。
现实中其实最难的是好多孩子都没有理想,如果发现孩子有理想的时候真的很宝贵,不要轻易去破碎了。
不要总认为爱好是可以打折的,我们也可以孩子商量平衡的办法,但是不要总感觉我已经退让了,你也应该100%的听我的了。
孩子的理想是孩子的,不是我们的,我们常常会用自己以为是对的去给孩子要求,去安排孩子的未来。总想着自己没有实现的,就让孩子去实现。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孩子的理想是他们的,不是我们的,让他们走好自己选择的路。
做为家长别把孩子逼太紧,免得高压之下孩子很容易就被外来的"理解"而吸引走了。
三、不要用爱绑架孩子
"妈是和你最亲的人了,还能害你啊?"
"你是妈妈的唯一,妈妈是全天下最爱你的人。"
"妈妈做这一切都是为你好!"
做为父母来讲,这些话都可以当有害垃圾扔掉了。这些话的背后含义就是面对父母你应该无条件的服从。
父母和孩子应该是平等的,各自拥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不能因为赋予了父母的角色,就用爱来绑架孩子,让孩子没有了自己的情感,没有了自己的想法。
孩子无论好坏都可以跟我们沟通,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到真实的他们。
四、让孩子永远带着爱生活
"我看你跟你爸一样喜欢她(爸爸女朋友),哪天他们结婚了,你还打算送上你真挚的祝福是吧?"
"男人都不能信任,长大了一定要靠自己!"
陶红所演的这个角色,是一个单身妈妈。很多单亲孩子的父母都容易将自己的不幸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对另一半有敌意,甚至给孩子传达不正确的爱情观。
这是在扼杀孩子的内心的"爱",只有带着爱生活的人,才会有力量。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传递的就是仇恨、不信任,那孩子未来自己面对社会时如果没有经过自己的过滤,完全的受父母的影响,那就会影响到她的生活。
孩子不是我们的理想,也不是家人的希望,孩子是他自己!
孩子与我们,只是彼此生命的某个部分的交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