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是黑泽明导演的一段经历:
他老来胆囊出了问题,医生劝诫他,莫再吃鸡蛋。
黑泽明表示:老夫本来不爱吃鸡蛋,但你这么一说,我偏要吃!——越吃越香!
也还是黑泽明,据说还说过这么段话:
白天吃是为了补充身体,晚上吃是为了补益灵魂。
这调调,用《大宅门》最后一集,白景琦那句话说:
“不是不叫我干什么吗?我偏干什么!”
世上还就是有这种快乐:释放压抑的快乐。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状态:
“我居然起得这么早,好得意,那就奖励自己多赖会儿床吧!”
“我居然这么早做完了所有活,好得意,那就奖励自己玩一会儿吧!”
“我居然控制了一天的糖分和碳水,好得意,那就来个甜品鼓励自己吧!”
细想来,有种奇妙的幽默感:结果其实是一样的嘛——但先抑后扬,却会更快乐一点?
人类真会跟自己开玩笑。
话说,世上还没有进化论时,许多学者认为人类比动物高贵处,就在于有理性,有认知。
猫看见鸟就会喉咙咔咔地想扑,看见小鱼干就会想吃:那是出于本能。
人类虽然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但看见漂亮异性、红烧肉和巧克力,纵然心里喜欢,总还会稍微矜持一点。
这一矜持一压抑,就是人类比动物厉害的地方了。
众所周知,人大脑里主司压抑的,是前额叶皮层。这玩意在人类青春期才成熟,所以小孩子往往不善于克制自己的本能,越小的孩子,越像小动物。
相对的,人越成熟,越懂得自我克制,自我压抑。
压抑当然是不爽的。为了中和这种痛苦,人类会想出其他花招来延迟享受。
最好的缓解之法,莫过于给自己的压抑,提供一个璀璨的前景,俗称幻想。
比如历来说法,辛辛苦苦地朝为读书郎,是为了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也没关系,将来一举成名天下知。
所以也有头悬梁、锥刺股。将忍耐与克己当成一种美德,也是很常见的。
村上春树说《桂河大桥》里,屡次被炸了桥又屡次拼命去修建的主角,图什么呢?
“为了保持骄傲。”
海明威让老头圣地亚哥去跟大鱼鏖战不休,最后一无所得,但收获了尊严。
能把自我克制能力,联系到自尊与骄傲之上——这也是人类比动物们妙的所在了呀。
所以年长的人,往往更能欣赏悲剧,更有耐心些,也更能吃那些苦的东西——孩子大多爱吃简单明快的味道,比如爽朗的甜,所以酒、咖啡、巧克力,往往皱眉头,不知道好在哪里;年长了,就懂了。
古来许多伟大故事,主角都需要克服点障碍。孙猴子和唐僧不能一路坦途到西天,一定要有八十一难。贾宝玉不能直接跟林黛玉表白成婚过神仙日子,一定得彼此试探、家族纷扰。
从旁观者角度看,自然觉得人类真能折腾,还能从压抑中找乐趣;但反过来也能证明,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拥挤的世界中要活下去,每个人都忍了不知多少呢?
但我们得明白一件事:
能吃苦=善于自我克制=相对理性,说明你是个好样的。所谓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但吃苦本身,不是目的。
作为人,压抑久了,一定会反噬。
严格的健身教练,都不排斥偶尔来个欺骗餐(Cheat meal)呢。
所以,一定给自己些许释放空间,时不时给自己点慰劳。
因为压抑本身并不是目的,压抑短期冲动、以便获得的快乐,才是生活值得过下去的所在。
别太沉迷于压抑伴生的自豪感,严格来说,简直算一种认知失调。
毕竟我们不是为了吃苦本身而吃苦嘛——苦有什么好吃的呢?
一般渲染压抑吃苦,不谈后面享受的人,可以分为两类。
其一是骗子。他们总爱念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企图以此论证:你吃苦是好事。
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并不等于就自动获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天命。这里头有个逻辑问题。“大人物都得吃苦”,不等于“吃了苦的都能成大人物”。
就像不能因为“司马迁吃了一刀,写出了《史记》”,得出“吃了一刀的比如魏忠贤安德海都能写出《史记》”的结论。
其二是,已经吃了许多苦的前辈:
因为经历苦难,他们失去了许多东西,而所获甚微。这时,人的心理卫护机制,让他们倾向于从缺失中寻觅回报。他们必须说服自己:苦难是有价值的;他们其实知道苦难本身是坏的,但如果相信自己天生倒霉而毫无收益,就会让自己崩溃;所以就不停跟后一辈念叨,既是说服他人,也是自我说服:能吃苦是好事,吃苦本身是好事,自我压抑本身是好事……
然而不是的。
作为人,一定得想明白这件事:
自我压抑、以理性克制本能,不是为了压抑本身,而是将资源分配去其他地方,收获其他快乐。
压抑久了,指望自己变得更坚韧,往往只会更变态。压抑累积的伤害和遗憾,从未真正消失,一直积累着呢。
我们希望自己能抗压能坚韧,是希望自己能屈能伸,能扛得住压,也能弹得很高。但如果长期以受压抑为乐,就会变形。
太多人大概都有类似感觉:压力大的时候一路苦撑,压力小一点了,松一口气之余,却感觉不到快乐了,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开心了?——这就是压抑太久,已经变形了。
想一想,你上一次心无旁骛地笑出来,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回忆并记住那种感觉——那才是我们健康活下去的源泉。
周润发那句传奇的台词,“我等了三年,就是想等一个机会,不是想证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
等了三年等一个机会,压抑;但那只是前置,不是目的。
一定要“拿回来”,这句话才足够燃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12218/233603a548b2364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