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长期生活在某种匮乏的阴影里,他最终会成为阴影的一部分。——庆山
1
有时候总觉得别人不懂自己,于是选择闭口不言,然而这往往让别人对自己有更深的误解,可是别人的主动误解和言语之后的扭曲比起来,我还是选择前者。
当我频繁地从别人口中得知我自己时,我会开始疑惑,到底是我所认识的我是我,还是别人认识的我是我。
在发现自己所理解中的自己和别人所看到的我不一样时,我就会陷入这种困顿中。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从小受到这样的教育,他们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来论证他们的观点,我没有去实践去求证过这个观点,但我对此深信不疑。
因此我对身边的人倍加珍惜,因为失去了就再也遇不到像他那样的人了,同时我也以独一无二自居,总觉得别人再也遇不到我这样的人。
2
直到我从朋友那里借来一本书——《眠空》。
看到第16页的时候,我再也忍不住合上书本来平复自己的内心。有一种心痛和压抑感,我觉得我在读自己,这种感觉,像是要把伤疤撕开一个口子,看看里面长的什么模样。
我开始怀疑“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句话,如果我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我从别人的随笔日记里读到自己?
这时候我留意到新版序下面的那句话——它和我的心很近。
我突然意识到,这本书说的不仅仅是作者,不仅仅是我,是很多很多人,很多人和很多人很像。
我进一步怀疑自己的独特性,同时怀疑作者的独特性,可是,我怎么能凭几段文字就去认定一个人的全貌呢?书的背后,她还有很多的她,而眼前的我,也不过是有很多的我而已。
3
世界上可能真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然而太多的相似之处又让人们忽略掉了它们的独特。
人的情感大抵是相通的,这些共通的情感放在一处,便引起了共鸣。
一些人开始惺惺相惜,觉得遇到了知己,而另一部分人收起自己的那部分逃之夭夭,他们怎么能容许别人窥探他们的内心?
而我无疑是奔逃中的一个。
那些小心翼翼隐藏的情感和伤口裂开一条缝,它们慢慢露出全貌展示在别人和自己面前,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可我又突然释怀了,因为我意识到即使暴露了全貌,人们也只会像是观光一样看一眼,然后移到别处。
而真正在意的,其实只是自己而已。
我所惧怕的不是被人发现我的狼狈,而是我自己看到了自己不堪的模样。
4
庆山接纳了自己的历史及所有发生过的事情,获得了新生,她是什么时候开始接纳的呢?是从安妮宝贝改名庆山开始的吗?是在那之前还是之后?
可这哪里是我关心的,我所关心的是我什么时候能够完成那样的蜕变。
也许我也需要更为顽强和长久的自我认知的过程,需要一生的自我帮助和教育来让自己恢复和愈合,然而这一切显得太过吃力,让我怀疑一生是否够用。
在无数个自我封闭的日夜中,我所不能接受的,不过是我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