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得到”听了马徐骏分享哈佛商业周刊关于创业公司如何活下来的4条治理建议,对自己有些触动,将一些体会记录下来分享。
之所以对我这样一个在职工作而非创业者有触动,是因为春节期间和独自打拼的小舅子交流过其业务模式,这些建议可能对其后续发展有些借鉴学习价值。
分享中围绕如何将创业公司“规模化”来实现活下来的目标,提出4条建议。其对一般认识意义上的公司大小、人数、业务额等规模化含义澄清,有耳目一新的定义:规模化是建立有响应的组织、流程和工作机制来保证扩张的可靠和持续性。
为了实现上述含义的规模化,对应的4条建议举措有着良好的可操作性:
1 明确职责分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在人员、职责逐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要逐步改变,通过专业化分工不仅提高效率、职责分明,还能触发更高效更专业的建设和积累。
2 梳理分享信息,建立规范处理流程;
初期靠人,逐步的就要靠固化的流程和机制来应对各种内外部场景。做到内部信息共享,不过度依赖个别人,避免人员变化带来系统风险。
3 增加管理层级;
从初期单层级的直接指挥决策,变更为分级的决策管理,不依赖于初始管理者或创业团队。
对这条个人持一定保留意见,从其初衷是减轻对初始管理者的个人依赖,提高决策管理效率。但实际场景下还是要灵活操作,在人员和事物还不是扩张到无法应对时,减少层级反而效率高。
4 坚定维护企业文化
创业公司凝聚团队靠的就是对企业目标的共同统一认知。两个方面的实施:
一方面,企业的文化核心价值观要在企业愿景书和职位/岗位描述中突出体现。
另一方面,招聘对象必须是认同企业文化的,而且对做出符合企业文化的行为进行公开的激励和宣扬。
最后,提醒重要一点,创业者要保持灵活性,既不能僵化的流程管理,也不能一直随意性的散漫管理。
适合自己企业的才是好的管理模式,才是战胜同行活下来的好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