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闲话电影』简书电影院
当我们在看一部剧的时候,为什么那么讨厌被灌鸡汤?

当我们在看一部剧的时候,为什么那么讨厌被灌鸡汤?

作者: 弋子尤 | 来源:发表于2017-02-06 13:13 被阅读89次
当我们在看一部剧的时候,为什么那么讨厌被灌鸡汤?

       昨天分享了一部高分剧《 This is us 》,当时是在A站开着弹幕看的,因为要写影评,我很想知道大家对于这部剧的看法,于是开启了弹幕收集评论。而在第一集妇产科医生跟奶爸讲“酸柠檬酿成甜柠檬汁”道理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有人嫌鸡汤味太浓,看到中途退场。

当我们在看一部剧的时候,为什么那么讨厌被灌鸡汤?

       有人喜欢这样的鸡汤,觉得这样的谈话很走心。

当我们在看一部剧的时候,为什么那么讨厌被灌鸡汤?

       于是,围绕着要不要喝鸡汤的问题,一场骂战展开。

当我们在看一部剧的时候,为什么那么讨厌被灌鸡汤?

       喜欢鸡汤的人围攻不喜欢鸡汤的人,有直接开骂的——“不想看别看,走开!”;也有说服讲道理的——“残酷的生活里需要喝点鸡汤”。还有一些看剧的人表示好剧情好故事全被这场骂战给影响了,于是直接关掉了弹幕。

当我们在看一部剧的时候,为什么那么讨厌被灌鸡汤?

       其实,我想借一位观众的弹幕问问大家:讲道理,为啥老看不起鸡汤?

当我们在看一部剧的时候,为什么那么讨厌被灌鸡汤?

       当我看到这个弹幕时,我也开始思考这其中的原因,而没过多久,一条弹幕又弹了出来,我想我找到答案了:“你不信不代表就没有发生”,对啊,因为不相信,不相信好事会发生在自己身边,不相信别人跟你讲的道理,怀疑这番道理背后可能另有所图,不相信周围的陌生人,不相信别人的励志故事。。。到如今,我们不相信的事情越来越多,信仰的东西却越来越少。

当我们在看一部剧的时候,为什么那么讨厌被灌鸡汤?

       所以,我们总是带着怀疑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包括妇产科医生坐下来跟家属聊人生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们不相信会在中国发生。

当我们在看一部剧的时候,为什么那么讨厌被灌鸡汤? 当我们在看一部剧的时候,为什么那么讨厌被灌鸡汤?

       的确,在国内,医患关系紧张,有很多昧着良心的医生,也许我们在就医的过程中也遇到过不公正的待遇,但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的医生。有时候人总会在遇到难事和挫折后,就开始对相关的、相似的事归纳总结,持有怀疑的态度,甚至陷入虚无主义的状态中。因为扶老人被讹,我们见到老人摔倒就躲得远远的;因为被某一地域的人骗过,就开始地域歧视;因为被某个男人伤得很深,就不再相信爱情,认为天下男人一般黑,就是想把你骗上床。。。从此以后,我们开始愤世嫉俗,不再相信一切,即使亲眼看到,我们认定所有人的行为都是自私自利的。

       于是,我们陷入了犬儒主义的状态之中。

       犬儒主义是个外来词,意思是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算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流派,代表人物是迪奥根尼,他主张清心寡欲,鄙视财富权势,住在一个桶子里,众人嘲笑他像一条狗,有一天亚历山大御驾亲临,问他想要什么恩赐,躺在地上晒太阳的迪奥根尼说:别挡住我的阳光。“犬儒”由此而来,早期的“犬儒”更多是严肃正派的,是敢于撕掉虚伪,弘扬真善美的,发展到后期就有些变味了,估计迪奥根尼知道了,棺材板是压不住的。后期学派的人更多是玩世不恭的态度,比如收受别人的金钱馈赠,有一套合理的悖论,不收,显得太看重金钱,收,也是不对的。所以,给就要,不给就拉倒。这种不知廉耻的行为似乎站到了愤世嫉俗地批判的对立面,成了利益集团共犯合谋的理论依据。

       为什么犬儒主义的演变产生了这么大的差异呢?真挚变成了虚伪、理想主义变成了虚无主义?

       其实想想,人的意识本来就是主观的存在,我们看待世界因带有天生的主观臆断而缺少分寸感,由此我们不会设身处地去思考,不会去相信自己认知之外的事物,一旦将自己和自己所处的圈子生活经验归纳总结,消极的东西会加倍,悲观失望的情绪蔓延,由此会怀疑和否认美好的存在。所以,一个理想主义者总是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之后才变成犬儒的,但正如哈里斯所言:“犬儒不只是在过去饱尝辛酸,犬儒是对未来过早地失去希望。”

      其实我们大多数是犬儒主义的受害者,这中间的历史原因就不展开讨论了。犬儒主义跟极权统治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有人都是明白人装糊涂,活得虚伪至极。心里明明不信,却还要喊着口号,所以上行下效,相互欺骗。

       犬儒主义影响着我们生活的点滴。就拿我小时候的亲身经历来说,那时候作为红领巾少先队员,觉得挺自豪,出去干点好事,换来却不是夸奖,而是更多同学的议论:他就是爱表现,爱在老师面前出风头。一人的初心一旦被质疑,就会退缩,也会变得悲观。人都会要抱团站队,我不想被孤立,所以再也不敢明着一个人做好事了。现在想想,那些恶意的揣测不正是冷嘲热讽、玩世不恭的最鲜活的注脚吗?不做好事成了一种潮流,愤世嫉俗成了一种常态。

       如今的“键盘侠”们成了新一代的犬儒主义践行者,他们愤世嫉俗,在网络上口诛笔伐,看到好人好事,总会推测这位好人做好事的深层用意;看到富人阶层遭难,会感慨说上天是公平的;看到别人的人生逆袭经历,会揣测这人因背景深厚才有今天;一接触到鸡汤哲理故事,就本能排斥,拒绝被洗脑。

       我敢肯定,那些愤世嫉俗者有多半是对未来失去希望的人,因为失去希望,所以才不相信美好,因为不相信美好,所以才会恶意揣测。所以当别人盛上一碗鸡汤的时候,他们立马会打翻在地,指责鸡汤有毒。

       有一则故事很有趣:很久以前,有一只黄鼠狼在养鸡场的山崖边立了块碑,上面写着:“抛弃传统的禁锢,不勇敢的跳下去,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一只鹰!”。接下来这畜生每天就在崖底吃着摔下来的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阅读所谓的“心灵鸡汤”需要智商和智慧,大多数鸡汤都是黄鼠狼炖的。

       这是反鸡汤论者的引用的故事。告诉我们,大多数鸡汤是“黄鼠狼”(别有用心者)炖的,要去分辨。很多人都很赞同,我也赞同鸡汤需要辩证对待,但我不赞同黄鼠狼这样的恶意揣测。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认为所有鸡汤有毒,那么跟上面提到的犬儒主义思维方式有何不同?全盘否定鸡汤,就是全盘否定生活中的真善美,全盘否定马云、刘强东等人的励志故事,认为全都是捏造,只相信成功的偶然,不相信成功的必然因素。

       还有人在知乎上讨论“喝了鸡汤前途尽毁的例子有哪些?”,很多人开始讲述自己喝鸡汤的经历:背包穷游三个月,依然无所获;学习哈佛女孩刘亦婷没考上大学等等诸如此类的例子。我觉得很好笑,谁说喝了鸡汤就一定能强身健体,也许你的身体还差其他的营养呢?没达到预期效果,一碗鸡汤要背锅?而且尽信书不如无书,鸡汤也许只是一扇门的钥匙,我们的生活中需要解决很多问题,需要打开好多扇门,用一扇门的钥匙想去开启所有的门,把它当作万能钥匙,就有点太过勉强了。

       鸡汤你可以选择喝,也可以选择不喝,但不要一开始就去质疑,因为没见过不代表不存在,不相信不代表不真实,对人对事保持一些期待,也许我们就不会整天提心吊胆,患上“迫害妄想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我们在看一部剧的时候,为什么那么讨厌被灌鸡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ay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