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鬼谷子钩沉》——反应篇第二(三)

《鬼谷子钩沉》——反应篇第二(三)

作者: 刀笔文史 | 来源:发表于2018-07-24 17:01 被阅读14次

原文: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通过象、比获得的只是对方的反应,但真正能获取对方实情靠的是善听,善于分析。象、比是诱使对方的饵,对其运用必须要准确恰当——“其变当也”,而分析对方回应中的信息后,接下来持续的引导也必须要审慎——“牧之审也”,引导不当,难以持续获得准确信息,最终也就无法确定对方的真实意图,游说工作的基础也就不牢靠了——“定基不审”。

原文: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将预想表达的意思用象、比的方式进行转化,往往能得到对方的回应。捭反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对方的回应,而为了获取对方的回应就必须要隐藏,要克制,要凸显对方,要给予诱导,从而营造利于交谈的环境。

原文: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

此为反复试探的方法,象、比的过程中,不断变换角度“因此、因彼”、变换立场“牧下、事上”,借以判断对方的实情。

原文: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

象、比运用过程中,要配合恰当的动作、语言、表情、神态,而这种配合有其固定的方式——“以见其式”,不可随意乱来,在运用象、比的过程中,必须先要先行确定——“皆以先定为之法则”。

原文:以反求复,观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符应不失,如腾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在捭反、听、牧过程中说客要始终保持内心的平静,只有平静才能准确构思、分析、引导,能够探查对方的本质,别其雄雌,能够根据似是而非的表现,而能够发现隐微处的信息,同时也能够准确获取对方的内心意图。

原文: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

人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意图和拟定策略——“知之始己”,这个明确后,那需要对方具备什么样的要求和特点也就自然清楚了——“自知而后知人也”,所以对人的认识也就变得简单明了——“若比目之鱼”。(相指的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相知指的是说客对对方的认识)

原文:其伺言也,若声之与响;见其形也,若光之与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舌之取燔骨。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

对人的要求明确,所以可以简易快捷的从其外在表现而判断其内含实质是是否具备所需素质。——“若声之与响;若光之与影”。可以准确筛选出对方话语中具有评价意义的关键部分——“磁石之取针”,剔除掉多余的成分,直接获取真实意图——“舌之取燔骨”。因而无须用力考察,平常的接触,也能认清对方。

原文:如阴与阳,如圆与方。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

未明确对方的意图就需要隐藏、需要不露痕迹,对方是阳而我是阴,对方是方而我是圆,一旦明确对方的意图,那就必须做出确定的表示,要“方以事之”,这是总的行动指南。

原文:已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强调三个要点,自己要先审定,象、比要有技巧,引导方法要正确。在先审定自己的基础上,引导和驾驭对方,而对方浑然不觉,如是可谓天神。

《反应》篇  完结

相关文章

  • 《鬼谷子钩沉》——反应篇第二(三)

    原文: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通过象、比获得...

  • 《鬼谷子钩沉》——反应(二)

    原文: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这部分开始就是如何通过“捭反”...

  • 《鬼谷子钩沉》——反应(一)

    反应在文中有相应的两种含义,一种是反而得覆;一种是捭反而察其应。 原文: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 文章开宗明义的...

  • 《鬼谷子》第3讲

    上一篇我们说到了《鬼谷子》的第二篇“反应第二”,说的是如何有意识地打听对方情况。 鬼谷子的第三篇《内揵》讲的是什么...

  • 《鬼谷子》第3讲

    上一篇我们说到了《鬼谷子》的第二篇“反应第二”,说的是如何有意识地打听对方情况。 鬼谷子的第三篇《内揵》讲的是什么...

  • 《鬼谷子》第2讲

    上一篇啊我们说到了鬼谷子的开篇思想“捭阖”,那今天呢我们就来说说《鬼谷子》的第二篇“反应第二”。 有人总是会问,什...

  • 【点窍】 《鬼谷子》反应之术的四个层次的点窍和总结

    《鬼谷子》的反应篇可以说是鬼谷子谋略中的基础战术篇,反应篇是其它谋略使用的基础和前提。 反应的意思是,从正面或反面...

  • 鬼谷子反应第二(三)

    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远听之...

  • 《鬼谷子钩沉》——捭阖(三)

    以下为进言献词的捭阖之道。 原文: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捭阖”作为游说...

  • 《鬼谷子》第二篇——反应术(上)

    《鬼谷子》精讲系列【目录】 今天,小粽和大家一起学习【鬼谷子】第二篇【反应术】 原文: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鬼谷子钩沉》——反应篇第二(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dy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