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见性,花开见佛

作者: 一隅偏安 | 来源:发表于2018-04-26 11:18 被阅读144次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清  黄景仁 《杂感》

一个好的作品,不管他的作者有怎样的苦楚,最后一定是能够升华到上帝视角的高度。韩愈概括为“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八个字,我深以为然。近来诸事不顺,码流水账一篇,以正己心。

一直自称是仲则的粉丝,去年途径常州,无所事事走马观花,后来和人聊起方记起原来仲则便是武进人,竟与其故居失之交臂,徒呼奈何!

前段时间因为琐事而烦闷,未到茶饭不思却也食欲大减,平时常来酌酒的几样小菜也觉寡然无味,嘴里生出口疮,喝水都疼的地步。后来去图书馆呆坐了半日,看到满架的书籍便有种莫名的心安,手机静音扔到一边,随手翻翻看懂看不懂的书籍,轻嗅着纸墨的幽香,惶惶的心情渐渐平复,合上书后马上忘了自己看过的是什么,但还是如虔诚的信徒一样把书小心翼翼的放回远处。出门时吐出几日间压抑胸中的浊气,清风袭来,自有一番真意。真意就是看着手机上的几个未接电话,很有恶趣味的笑了。

前些日收到一本集子,里面堂而皇之的把我的作品改了个名字换了个作者放了进去,初时愤怒,感觉便如十月怀胎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娃子跟了别人姓一般。后来想想反而乐了,以前写的东西都无人问津,门可罗雀。如今却也有人开始盗版我的劣作了,说明多年来的跌跌撞撞总算是略有小成,虽不至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却也小小的虚荣了一把,体会一下“大家”的烦扰。

和一位小我几岁的姑娘聊天,我说我擅长写作,不擅交流。她说能理解,“每一个写东西的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小世界。”我深有同感,但是这个世界并不算小,反而很大很大。回想起当年在某文学群里曾发表过这样的言论“写手就要有这样的觉悟——哪怕前一秒钟还在为下顿饭充饥的半个馒头发愁,拿起笔来也要有当上帝的觉悟。”表达略有不同,涵义殊途同归。

适逢世界读书日,广场边上支起一排红色的整齐的帐篷,里面充斥着各种小印刷厂出产的各类打折书籍,闲逛了两圈,不是儿童的知识科普便是学生的拓展阅读还有就是老年人的鸡汤国学,问起杂不整点年轻人看的书呢,售货员把眼睛艰难地从手机斗地主上移开,淡淡的说了句“年轻人谁还看书,都在看手机。”果然高手在民间,总结精辟,枉我号称每日卷不离手,只能自叹弗如。

在公众号文盛行的年代,我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就是文字要有价值,给别人带来价值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价值。直接点说就是说写些小伤小感小情小怀什么的是完全没有价值的。我不敢苟同。丰子恺先生在提到他恩师李叔同先生出家时说到,“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灵魂生活就是宗教。”写文字可以为职业,包括我自己也是学汉语言这个专业,但在界定及产出时一定是定位在满足精神生活上甚至更高,文可搏名,却不可逐利,自古如是。一字千金是有,譬如现在连真迹都不知去向的兰亭,其初衷不过是记录一下文人间的雅事,即便以现在功利的眼光来看,假如我们抛开《兰亭序》的横竖撇捺,仅以文章而论,其也不过中等水平而已,离老范同志的《岳阳楼》还有一段差距。而搏名者则众,司马相如、李白,哪怕后来的江淹、柳七,都是如此。这么说起来,倒是这些不被待见的小伤小感小情小怀更接近人的精神乃至灵魂。早些年的文圈很流行这样一句话,文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注意一定是高于生活,如果仅仅是获得价值并满足生活,那便本末倒置了,也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沦为烧饼摊子、衣服架子、快递盒子一样的谋生手段罢了。

即使我们再强调唯物论也好,文字一定是能透过人的层层防御及伪装,直刺到人心里深处最柔软的部分的东西。像一首怎么听也不腻的歌,像一个久违了的老朋友,像烦闷时手指夹着的半截烟屁股,像冬日的一抹暖阳,像亲人的一句慰藉,如此等等。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有句话,“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和那首《见或不见》有异曲同工之妙: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喜欢

不如意事常八九,深深浅浅的伤感过后总能有些意外的小欢喜,也蛮好的。在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里面,宫三说习武要经历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是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要正视自己,善待自己并接纳那个有这样那样缺点毛病的自己,才能再谈其他。

如此的话,此时窗外春光正好,放下手边的琐事走进阳光里的少年或曾经的少年,也愿你能明心见性,花开见佛。

                                                                                                          2018.4.26

相关文章

  • 明心见性,花开见佛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

  • 东华禅实修功课论题

    1、禅宗的“明心见性”、净宗“讲花开见佛悟无生”、密宗的“即身成佛” 三者之间有何区别? 答:禅与净并没有区别。果...

  • 2018-07-31

    2018-7-31星期二(七月份最后一天) 花开见佛,明心见性,总是了悟之后才明白,过去的永远不会再回来,而剩下的...

  • 花开见佛

  • 花开见佛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 站在岸边静观隔岸花火。 愿我垂垂暮年依然有一颗拈花微笑的心。

  • 花开见佛

    花开见佛 一一铛 你 能 自然 笑 了

  • 花开见佛

    01 早上例行功课(脊髓呼吸、冥想)结束后,打开手机,发现新短信:我已在北京,说不定我们会在街上偶遇,或许会给你我...

  • 花开见佛

    天气渐寒,人也越发懒散。可恨自己不能冬眠,要不然只想一觉睡到春暖花开。待到花香浓郁,再在春风里与你相见文字之约。 ...

  • 花开见佛

    花开见佛。佛在哪里?万木凋零的旷野,一株绿草是佛;宁静无声的雪夜,一盆炭火是佛;苍茫无际的江海,一叶扁舟是佛;色彩...

  • 花开见佛!

    人间处处是沧桑,人间处处何不是快乐呢!只是换个角度而已!同意吧! 花开见佛,因为内心有那个像,看到什么都是花开的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心见性,花开见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ep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