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记得换件衣服。上台朗诵,穿的漂亮点。”老师站在我面前说。
我点着头,大脑里却是不屑:我身上这身就挺好的啊。13岁的我已经开始和老师对着干了,说东往西去,说西往东走。
第二天全校演出,我上台朗诵。穿着昨天老师让换掉的那身衣服。
下了台,老师就板着脸“不是让你换身衣服么?”
我一脸不在意,心里却打鼓:难道我朗诵不好么?朗诵不是听声音看表情嘛?衣服很重要?
但从此以后,我只要当众说话,就会觉得自己身上的衣服左右都不舒服,那感觉和自己没穿衣服差不多。即使每次我都已经在洗手间的镜子前审视半天了。
这是为什么呢?
在《买买买时代的行为经济学》中,这就是“聚光灯效应”:就是我们以为的被关注比实际得到的关注多很多。
当我们穿件新衣服时,最喜欢什么呢?
最想要别人都看到对不对?当听到对方说:“你今天的裙子真漂亮,尤其是它的蕾丝,我觉得特别适合你”,这时,是不是心花怒放?所以当我们穿了不同的袜子出来的时候,也会担心别人像看到新衣服一样看到袜子的不同。所以见人就不好意思的说:我今天好囧,穿错了袜子。那是不是有人回复说:你不说我都没看见。听见这,心里什么感受,又失望有庆幸吧。
人就是这么矛盾,一方面要别人看到我们所有的好,一方面要隐藏所有的不恰当。
其实,我们真没想象中那么重要。
你有没有坐在那里发现有人一直往你那看的时候?小脸红了吧,尤其是个帅哥看过来的时候。内心忐忑了半天,见他走过了,更是把头都低下了。
他走过去了,走向了你身后的一个女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