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村子,村里的人都不爱吃芒果,现在你手里有大量芒果要卖给他们,你会怎么办呢?
这是特斯拉用过的一个面试题。
下面你看看商人是如何做局的。
商人每天去村里喊,谁家有芒果呀,我要大量收购。
商人刻意制造需求,这在商业思维中叫无中生有。
商人每天去收购芒果,每天的收购价格不同样,第一天收购十元,村人不知真假,试着给一个芒果,商人果然给了十元,于是村人开始去找芒果,商人每天起价一元,第二天十一元,第三天十二元,第四天十三元,每天只涨一块钱,在商业思维中叫惯性思维。
到了第五天,村民就会有惯性思维,有人抢在前面想在第五天将十四元的芒果买走,然后第六天按十五元的价卖给你然后赚一元的差价。
在市场经济中,你要的就是这种人,必须让这种人赚到钱。
因为村中一旦有人通过这种模式赚到钱,就有一堆人跟风,商业思维中这叫抛砖引玉。
这天商人回城,他的助手对村民说,我偷偷把老板的芒果按十元的价格卖给你们,等老板回来,你们再以十五元的价格卖给老板,你们就发财了。
村民疯一样砸锅卖铁凑够钱,将芒果全买了回去。
助手带着钱走了,商人再也没有回来。
村民等了很久很久,他们坚信,商人会回十五元买他们的芒果。
终于有人等不及,毕竟芒果不吃会坏的。
就以三元的价格卖给隔壁小镇的商人。其实隔壁小镇的商人也就是那个阴险的商人。
所以他现在有了更便宜的筹码。又开始下一轮的做局。
下半段故事又是另一个套路。
半年后,商人回来了,说是大病了一场,还是惦记着十五元买芒果。村人感叹商人信守承诺,自认倒霉,商人说我的芒果被偷了,你们被别人坑了,我们都是受害者,这样吧,我说话算数,芒果还是十五元,先前谁买的还是谁的,我先计个帐,这时候商人并不满足于只卖芒果。
如果你是商人,想赚更多的钱,怎么办?
你会发现村民特别想买芒果,就是没钱,于是你提出可以借钱给他们买芒果,在惯性思维下,村民认为芒果一直会涨,涨下去的结果是,村民把手里的芒果抵押给你,换钱回去买更多的芒果,你不用起早贪黑去卖芒果,却成了村民最大的债主,村民还清贷款之前,这芒果所有权就是你的,左右都是你赚钱,这叫以逸待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