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策划文案、产品经理、产品运营、营销策划我爱编程
《传染》:要创新,精神上为什么一直在模仿别人?

《传染》:要创新,精神上为什么一直在模仿别人?

作者: 深度读书了吗 | 来源:发表于2018-05-28 10:52 被阅读24次

    “模仿”在现代社会看来,是一个贬义词。从“make in China”到“cerated in China”。我们生活在一个强调创新的时代,而我们仅仅只是物质创造上要强调创新,在精神创造方面却在一直在模仿着别人。

    模仿、随波逐流、与众不同、相似却不同。一路过来,人类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一个过程。为什么会这样?《传染:塑造消费、心智、决策的隐秘力量》这本书中介绍了模仿能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给和你聊天的人增加好感、给人带来身份感、让别人喜欢上自己,这些都是模仿带来的好处。但,同时我们又在鼓励创新,这看起来是不是矛盾呢?并不会

    《传染:塑造消费、心智、决策的隐秘力量》这本书的作者是乔纳·伯杰,沃顿商学院的市场营销教授,《疯传》这本书也是他的著作。这是位研究消费心理学的教授,琢磨消费者,琢磨人的科学家。

    在《传染:塑造消费、心智、决策的隐秘力量》这本书中,乔纳·伯杰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模仿这件事情。第一,是模仿。第二,是随波逐流。第三,是与众不同。第四,是相似却不同。

    模仿,分为物质上的模仿和精神上的模仿。物质上的模仿是别人有什么东西,我也要有什么样的东西,这单纯满足的是人心理上的需求。精神上的模仿是别人过这个节日开心,我也要过这个节日让自己开心。别人看了这本书收获了很多知识,我也要看这本书来收获知识。精神上,我们一直都是在模仿着别人。

    本质上而言,模仿是一件好事。人起初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学习说话,学习走路,都是一种模仿。当一个人和你有相同的动作的时候,会对这个人产生好感。乔纳·伯杰做了一个男女约会的调查,结果显现:说话方式更接近对方的闪电约会者,想要二次见面的概率会比其他人高三倍。

    你现在的另一半真的是你的灵魂伴侣吗?未必是。想象当你一天中,见到一个人三次的时候,你对这个人是不是有莫名的亲切感。人会有一种感觉,原来她也在做这件事情,和我一样。这是因为模仿背后所带来的亲切感,并不是因为她是你灵魂伴侣的原因。

    与众不同,人们总是会追求跟别人某方面的不同,以显示自己身份的特殊。这也是星巴克的咖啡卖那么贵,为什么还有人愿意去买的原因。星巴克会在咖啡杯上写你的名字,让你感觉自己很独特,给你一种那是单独属于你的杯子。

    随波逐流,这是一个与与众不同相反的词。其实它们背后的东西是一样的。为了想要找到某种身份归属感。就像之前民谣很流行的时候,大家每个人都在听民谣,这时候要是有朋友在问你最近听什么歌,你说的不是《成都》这首歌的话,等于在告诉身边的朋友一种我们不是一个圈子的人。

    相似却不同,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人们总是在追求新的东西,但同时又恐惧着新的东西。举个例子,汽车刚开始出现在美国的时候,美国人害怕汽车这种东西,认为它没有马拉着,怎么够安全呢。最后就在汽车上放了一个铁制的马头,人们才愿意去使用汽车。

    我们无时无刻的都到了身边人的影响,也无时无刻地在模仿着我们身边的每个人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去进行某一些选择,而不需要我们自己去判断。比如,我们在上淘宝的时候总会去搜销量第一,而不是质量第一。因为人们总是通过和自己相似的人买了什么东西,去判断一个东西。精神上我们总是在模仿着别人,现在人们总是在强调要独处,所以都变得喜欢独处了。总是在反对合群,所以就不再合群了。

    在精神上的模仿是比物质上的模仿更感到令人恐惧的一件事情。物质上的模仿只是你有没有这个东西,精神上的模仿是让你变成不是你自己。

    精神上我们一直在模仿着别人,这是人的本能,同时也是人的弱点。当一个时代呼吁什么,而人们就去模仿什么,这可能会让人从思想上变成任人宰割的鱼肉。就像《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一样,活在别人给你设定好的世界里,别人在观看着你的一生。

    追崇时尚,追崇热点是好事。从精神上模仿别人也是一件好事。但不要忘记:模仿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真正的学习是模仿完别人之后的思考,模仿后还得要有自己的创造,“create in youself”。

    深度的思考,深入的读书,一书一世界。我是深度读书,公众号:深度读书了吗,欢迎你一起来思考这个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染》:要创新,精神上为什么一直在模仿别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iw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