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的舞女》故事内容: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我”独自来伊豆旅行途中,偶遇巡回演出艺人中的舞女,对她渐生情愫。怎奈由于阶层相差悬殊,“我”与舞女的懵懂情怀只能插肩而过,徒留遗憾在心中。
我试着模仿三幕式结构做《伊豆的舞女》情节梳理。
三幕式结构的特点:
1. 引子:介绍故事的背景,展示主要人物和他们的特征,引出故事发生的原因和问题。
2. 发展:在引子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事件和冲突展示故事的发展,以及主人公面对困难和挑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节逐渐紧张,吸引读者的兴趣。
3. 高潮:故事发展到顶点,主人公与敌人或者自己的内心进行最终的决战或决策,结果将决定整个故事的结局。在这个阶段,情节达到高潮,达到故事的高潮和转折点。
01 引子
背景:“我”正值二十岁,是个高中生,贵族。
人物特征:“我”的性格被孤儿的气质扭曲了。“我”忍受不了那种令人窒息的忧郁,才到伊豆来旅行。
故事发生原因和问题:“我”在独自去伊豆旅行途中偶遇舞女,产生爱恋的情愫。由于阶层相差悬殊,“我”和舞女不会有结果。
02 发展
偶遇:“我”终于追上舞女,回忆与舞女的前两次相遇。第一次,在汤川桥附近看到提着鼓的舞女,旅行的情趣油然而生。第二次,在汤岛旅馆看舞女在门厅里跳舞,出神得欣赏,情愫暗生。
搭讪:“我”追赶上巡回演出的艺人后,与他们结伴同行,和舞女说话。
事件1:舞女给“我”端茶,脸臊红,手不停颤抖,茶碗险些从茶碟上掉下来,茶洒了一地。“我”惊愕,看到舞女见“我”有些紧张,可能是喜欢“我”。
事件2:四十岁的女人指出“我”穿的衣服好贵,上甲府的学校,暗示“我”的身份高贵。
事件3:暴风雨中,传来艺人演出的鼓声,“我”担心舞女被玷污。“我”很想赶过去,又担心来不及,凌晨两点难入睡。
事件4:看到裸体的舞女,才知道她还是个十四岁的孩子,之前一直以为十七八岁的妙龄女子,原来是自己猜错了。
事件5:“我”看舞女和同伴玩下棋,自己心不在焉,和纸商下棋认输。
事件6:“我”看到舞女富有情趣的睡相,使“我”魂牵梦萦。“我”站立在那儿,惊慌得手足无措。
事件7:“我”知道舞女的名字叫熏子,同她下起五子棋来,心情好舒畅。舞女忘却了自己,一心扑在棋盘上。她的秀发几乎触到我的胸脯,她的脸倏地绯红了,扔下棋子,飞跑出去。
事件8:舞女请求“我”给她读书,她把脸凑过来,几乎碰到我的肩膀,表情认真,眼睛里闪出光彩,全神贯注地凝望着我的额头,一眨也不眨。“我”观察她那双亮晶晶的又大又黑的眼珠娇媚地闪动着,这是她全身最美的地方。
事件9:“我”和舞女爬山途中闲聊,她很羞涩。爬到山巅冷不防地蹲在“我”跟前,替“我”抖了抖裙裤下摆。“我”连忙后退。舞女不由自主地跪在地上,索性弯着身子给“我”掸去身上的尘土,然后将撩起的衣服下摆放下,对站着直喘粗气的“我”说:“请坐。”
事件10:舞女找到泉水,让“我”先喝。“我”看舞女蹲在路边,用粉红的梳子梳理着狮子狗的长毛。还在汤野的时候,“我”就想跟她要这把插在她额发上的梳子。所以她用这把梳子梳理狗毛,“我”很不舒服。
事件11:舞女听“我”说矮竹做手杖正合适,便抢先一步站起身来,折返两次替“我”找来中指般粗的矮竹做手杖。
事件12:“我”听到舞女和她同伴的对话,说“我”是个好人,是个好人的样子。“我”听到她们纯真坦率吐露情感,也觉得自己是个好人,心情舒畅。
冲突:舞女请求“我”带她去看电影,遭到四十岁女人的反对。
03 高潮
结局:“我”一个人去看了电影,听到远方传来的鼓声,眼泪扑簌簌地滚落了下来。次日动身回去,舞女早已芳踪杳然,一种剐心的寂寞从“我”心底油然而生。快到码头,舞女蹲在岸边的倩影赫然映入“我”的眼帘,她一动不动,只顾默默地把头耷拉下来。舢板猛烈地摇晃着,舞女依然紧闭双唇,凝视着一个方向。“我”抓住绳梯,回过头去,舞女想说声再见,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然后再次深深地点了点头。“我”同舞女离别,仿佛是遥远的过去,什么都没有留下。
伊豆的舞女 卓老师课堂讲义图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