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潇子雯|学院持钻福利社点赞专用专题读书
《汉代文学思想史》读后感(1)56/108

《汉代文学思想史》读后感(1)56/108

作者: 精简 | 来源:发表于2023-04-24 22:50 被阅读0次

    汉代起始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持续407年,是夏商周后,建立第四个长久的朝代。按照朝代发展的演变,文化背景分为个阶段:一,肇造期;二、鼎盛期;三、转折期;四、中兴期;五、演变器;六、觉醒期。

    第一阶段肇造期(高祖初景帝末)

    第一阶段的顶尖核心人物

    汉高祖刘邦(至公元前256年2月24日-前195年4月),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其父刘太公,其母刘媪,后妃:吕皇后、戚夫人、薄姬、管夫人、赵子儿等,帝师张良,丞相萧何,三齐王韩信。汉高祖的性格:放荡不羁,慷慨豁达,从谏如流。在思想文化上制定了维护等级尊卑的律法——《九章律》,安排陆贾著书论述秦失天下的教训和治国之道。高祖刘邦,字季,出身农民家庭,陈胜反秦起义,刘邦响应,自称"沛公",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后又与项羽争天下,经4年,打败项羽。于前202年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刘邦在位12年,死于前195年,时年62岁。 垓下之战,白登之围。

    汉惠帝刘盈(公元前211~前188年),父母汉高帝刘邦和皇后吕雉,后妃:张皇后。性格宽仁。解除秦朝遗留下来的文化禁锢,废除了秦朝遗传下来的“挟书律”,打破了主张严刑酷法的法家学说的治世铁律,倡导黄老哲学,为各种思想文化的复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刘邦的儿子,母吕后(雉)。刘盈为人软弱,吕后专权。在位8年,死于前188年,时年24岁。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前157年),父,高帝刘邦;母,薄太后。后妃:窦皇后、慎夫人、尹姬等。性格仁孝宽厚,谦逊律己,励精图治,有节俭的美德被世人称道。汉文帝信奉黄老学,主张无为而治,重用贾谊和晁错等人的建议,安民务本,轻摇赋税。文帝刘恒,刘邦第四子。前180年,吕后死,刘恒即位。即位后削弱诸侯势力,减轻农民赋税,重生产,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汉文帝还是一位十分节俭的皇帝,自己穿粗制丝绸,妃子衣不能拖地,建造的陵墓随葬品也只有陶器。死于前157年,时年46岁。 缇萦救父,文景之治。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前141年),父,文帝刘恒;母,窦姬。后妃:薄皇后、王皇后、栗姬等。重用晁错,周亚夫。性格宽仁,兼容并蓄,在思想上对所有学说都采取宽容政策,在这一时期学术得以空前的发展,尤其儒家学说得到长足的发展。他的仁德之心在还表现在实际行动上,用自己的私财赏赐平民百姓,遣散宫女,并给足她们安家立业的钱财。

    在这一时期,在思想政治方面,刘邦的思想是以儒家为主,法家为辅。开始总结前朝灭亡的原因。反思对法家治国的弊端。即以教化为主,“德主刑辅”的治国方针,达到宽柔、严松得当的统治效果。

    我们都知道在秦朝文化发展走低,受到严苛的禁闭,然而文脉依然在思想文化领域占重要地位。汉初开始倡导文化,打开文化复兴的窗口。

    在刘邦执政的十二年间,关中田何专门传《易》、在齐、鲁地伏盛传授《尚书》、盖公在齐地倡言黄老、高堂伯在鲁中传述《礼》,张苍明研习天下图书,陆贾上书倡导儒术,齐、鲁、楚、燕、吴、越文化蔚然成风,

    也可看出汉代初期各种文化的杂博,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

    既有荆楚文化的浪漫的情绪,燕齐文化的诡异神采,又有邹鲁文化的精谨肃穆;从学术思想对文学的影响而言,既有黄老之学的清静无为,儒教遗意的美刺大义,又有阴阳、刑名的精神意态。

    在汉初,荆楚文学非常兴隆,楚文学又是以古老的宗教神话和老庄自然哲学为基础的,而楚文化的先祖,又是出自黄帝的后裔,另一方面这既有楚声在先秦文化交汇过程中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刘邦作为楚人定鼎中原的人为作用,而更为重要的是楚文化的艺术精神与汉初思想的冥符默契。

    也就是说,汉文学史立足于楚文学发展起来的,而楚文化又来源于黄老学。

    我们都知道楚文化的空间艺术都是来源于一些土墓葬帛画和楚辞诗歌,主要是通过神话跟历史、现实和神、人与兽同台演出的丰满形象的画面,非常有气魄把丰富多彩笔世界展现出来。

    这种文化的表达方式在汉文化种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把蓦然显示在眼前的地广物厚的现实世界通过想象力进行把握和创造。

    又在楚文化对广袤深奥的大自然表现出的惊愕和恐惧的心态上有所进步,顺应了这种自然规律,不再伤春悲秋,而是把视角转向了战乱初息后千疮百孔处处危机四伏的现实社会,以抒发自己无尽的忧愁和苦痛。

    比如刘邦的《大风歌》,就把自己报复和对未来的忧患意识通过诗的气势飞扬的抒发出来。

    他的另一首传世之作《鸿鹄歌》的词意就完全没有这种豪情万丈的激昂斗志,表达了一种抑郁不得的凄怨。

    秦、汉之世,赋体渐兴,溯其渊源,亦为《楚词》之别派:忧深虑远,《幽通》、《思元》,出于《骚经》者也;《甘泉》、《藉田》,愉容典则,出于《东皇》、《司命》者也;《洛神》、《长门》,其音哀思,出于《湘君》、《湘夫人》者也;《感旧》、《叹逝》,悲怨凄凉,出于《山鬼》、《国殇》者也;《西征》、《北征》,叙事记游,出于《涉江》、《远游》者也;《鸟》、《鹦鹉》,生叹不辰,出于《怀沙》者也;……《七发》乃《九辨》之遗,《解嘲》即《渔父》之意:渊源所自,岂可诬乎!

    通过对汉文化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汉文化的风格继承于楚文化,又不囿于楚文化,它包容了楚文化的中鲜明的风格元素,同时又把这种思想风格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上面,更注重人对自然界的影响和改变,从忧患意识向自立意识渐变,更多的重心放在人事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汉代文学思想史》读后感(1)56/10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rp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