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智者教导我们:要多读书、知己过,取人长;敬人如敬己,万事靠自己;待人要坦率、真诚、重信用,说话、做事表里如一。
今天接着往下聊:
59.奢吝倶可败家,愚明都能覆事
奢侈足以败家,悭吝亦足以败家。奢侈之败家,犹出常情:而悭吝之败家,必遭大可祸。庸愚足以覆事①,精明亦足以覆事。庸愚之覆事,犹为小咎;而精明文覆事,必见大凶。
①覆事:坏事,把事情搞坏。
公元965年,宋兵攻入成都,后蜀国君孟昶投降宋朝。之后,宋太祖派大臣到成都查检后蜀的地图书籍、仪仗器物。当大臣回京之时,因其所呈上的仪仗器物都不符合法度,宋太祖就下令全部烧毁,只将地图书籍交给史馆。宋太祖看到孟昶使用的器物奢侈过度,甚至连溺器也用珠宝来装饰,就马上下令击碎它,并说:“奢靡到如此地步,要想不亡国,可能吗?”可见,穷奢极欲不仅败家,还可能会亡国。
另外,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走极端。有些人家财万贯,却吝啬到极点,铁公鸡一般,连自己的衣食供应都不肯花钱,但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当他们一死,子孙无人管制,就会尽情挥霍,终致败家。同样大智、大愚这样的极端品性,也容易使人做蠢事。
60.安分守成,不入下流
种田人改习尘市①生涯,定为败路;读书人干与②衙门词讼③,便入下流。
(此段智者原话已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但我们只能领会内涵就行,不需要生搬硬套,只要你有经商的能力,谁说农民不能经商?学生不能经商?……只要有经商的意识、有经商的能力,谁都可以的,古人的话要思考着听)
①尘市:本意指城市,此处泛指商业活动。
②干与:参与。
③词讼:打官司。
人应该脚踏实地,杜绝眼高手低,这才是我们谋求长远发展的正确思路,现如今的许多人,很少能够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最后哪座山都爬不上去,不是浅尝辄止,就是没有耐心和勇气坚持到底,所以人要远离虚浮,远离好高骛远。同时,又要避免因没有目标而误入下流,此处说的“下流”内涵很广,只要我们不违背道德,不违背人情世故,不违背法律,便可以说是“不入下流了”。
61.衣食知足,学无止境
常思某人境界①不及我,某人命运不及我,则可以知足矣;常思某人德业②胜于我,某人学问胜于我,则可以自惭矣。
①境界:境遇,状况。
②德业:德行,功业。
人与生俱来就有“六欲”,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不用人教就会。不仅如此,由此发出“贪欲”“情欲”“恨欲”等,更是把人紧紧绕住,使人坠入罪恶的泥潭,而无法自拔,常言道,“知足者常乐”,人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知足,吃干粮时想喝肉汤,喝了肉汤又想吃肉,当然每个人都向往高质量的生活,有些贪念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可是为了满足欲望,抛弃正义,背离正道就太不应该了。不过,衣食应知足,但有一样,却不能知足,那就是学习,懂得学无止境,努力求索,人生才能更上一层楼。
62.贫富不改志,义利自取舍
读《论语》公子荊一章①,富者可以为法;读《论语》齐景公一章②,贫者可以自兴③。舍不得钱,不能为义士;舍不得命 ,不能为忠臣。
①“公子荆一章”句:《论语.子路篇》:“子谓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完矣!’富有,曰:‘敬美矣!’”孔子赞美卫公子荆不但知足,而且善于治理家产。
②“齐景公一章”句:《论语.季氏篇》:“齐景公有马千匹,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即使齐景公有巨大的财富,但是因为无德死后也得不到民众的称颂。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米(两人认为周武王伐纣灭商是臣子推翻君主的不当行为,所以拒绝吃周王朝的粮食,)最后一起饿死在首阳山,被人们称道。
③自兴:自我勉励。
东晋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议:“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意思是说,贤明的人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盲目追求。贤者对待贫富的态度不囿于世俗,他们不因贫富而忧喜,更被因此而改变心智,这样的人必然会受到人们的赞美。相反手中聚集无数财富却挥霍骄横、远离善行的人。只能为人所不齿。
此外,对待钱财的态度,还反映了一个人的气节,视财如命的人,不但从来舍不得以财富济世,并且在大义与金钱面前往往选择金钱,而成为见利忘义的人,与他们不同,义士常常对金钱非常淡薄,以济世为乐,对个人利益,从不斤斤计较,甚至能做到舍身取义,这样深明大意的人,他们的美德注定被世人传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