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写作练习

作者: 行思禅狮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18:28 被阅读3次

    今天顶水杯的环节,又发现有的同学尽管头顶顶着水,但还是左顾右盼,转身转头。以前在进行这项练习的时候,也发现过这样的现象,但是当时没有深想。

    就在刚才,忽然对这个现象有一个领悟。有的孩子之所以好动,喜欢“找事”,一种原因可能是对外界好奇。这是很正常的。但还有一种原因,可能是孩子很难跟自己在一起,很难与自己链接。一旦他开始静下来、关注自己的时候,他可能就会陷入难以描述的痛苦。那份痛苦可能表达为心理难受,也可能表现为生理不适。甚至,这种不适很难被意识到,而是直接转化为缓解行为,或者逃避行为。

    就如顶水杯的时候,坐着不动,陷入安静,开始关注自己,内心就开始出现难受的冲动,这种冲动还没有进入意识的时候,他的身体就已经产生对抗这种冲动的反应,开始左顾右盼。

    如果一个孩子很难跟自己待在一起,不能享受孤独、安静和专注,那么他怎么能有高质量的学习呢?我想,这是很难的。

    可是很不幸的是,现在有很多孩子已经成为了这种状态。这是多么的悲哀。

    那这种状况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形成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粗略分的话,一种情况是先天或者是准先天的,或者说是生理的;第二种情况就是后天的,或者说心理的。

    生理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出生之前发育出现了不正常过程,或者出生之后在养育的过程中没有按照孩子发育的规律去养育,在敏感期过后又没有做必要的恢复训练,以至于形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例如,有的父母急于让孩子学会走路,没有让孩子充分经历爬行的阶段,或者父母因为嫌累,嫌麻烦,让孩子过多的使用的学步车或学步带,以至于孩子也没有经历充分爬行,导致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低下,某些神经发育不够成熟,所以在某些特殊时刻和状态下,孩子就会感受到一些难以言说的生理不适,很多多动症就是这种情况。

    无论是属于那种情况,生理发育原因造成的问题,修复起来相对比较困难,我们暂不做过多的讨论。

    心理的原因,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我们无法穷尽列举。但是无论是什么因素,内心的这些不适,都是积累的结果。

    有时候,父母因为孩子出现一些不当行为而训斥孩子。如果只是适当的训斥,也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然而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训斥,可以用过分来评价。这个时候,孩子无法面对这么大剂量,高强度的指责,他的内心无法承受,所以不得不让自己启用隔离机制。

    孩子启用隔离机制,目的是让自己的内心在当下免受更大的挫伤。隔离机制启动之后,尽管孩子的内心感受不到多大的痛苦,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真是的情况是,孩子虽然感受不到痛苦,不代表痛苦不存在。这是一种鸵鸟式的保护机制。

    一次大剂量高强度的斥责也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情况往往是,这样的父母习惯于使用这种方式去处理孩子的不当行为。一次又一次的冲击,让孩子不断地启动隔离机制,以至于形成习惯性反应。

    那种强烈的痛苦孩子虽然感受不到,但是内在巨大的焦虑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特别是当他静下来的时候,那种曾经莫名的感觉就会袭来,他不得不再次启动隔离机制,再次让自己逃离内心的痛苦。

    所以,这种隔离机制就变成了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那么如何处理这种问题呢,必须让孩子重新感受到轻松,让他感觉到没有必要再次启动已经过时的机制。

    这需要孩子的陪伴者一定要有高质量的陪伴。

    当这种陪伴产生之后,孩子内心的恐惧和痛苦才会彻底消失,过上正常圆满的生活。

    如何陪伴?我们后续继续探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由写作练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xf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