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伙伴们自愿加班到一两点,在公司准备年会的事情。我除了感动之外,更多的是产生了一些思考。
公司在不同的阶段,到底该用什么人,怎么用。
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大佬、不同的讲师、不同的公司,分别给我们呈现了不同的答案。当不同的观点听多了之后,反而越来越无所适从。
有的观点说一定要用能力强的人、有的说要用价值观统一的人、有的说要用意愿强烈的人、有的人说要用有企图心的人。
这些观点都很对,可是到了现实情况会发现,具体操作绝非如此简单。
创业是一件太不确定的事情,每家公司的基因和体质都不一样。一家公司的每个阶段的需求和缺陷也各不一样。并且每个阶段的每个选择,其代价也不一样。
有时候,一次不经意的选择就有可能伤筋动骨或者命丧黄泉。都吆喝要大胆改革,有魄力,但是改革真的有可能会把自己的命革掉。倡导改革的,都是改革成功的,谁知到这是不是幸存者效应呢。
会不会是有一群改革失败的人,已经失去了吆喝的资本和发言权,所以导致大家听到的声音都是幸存者的声音呢。
我不知道,但是我越来越清楚,创业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公司,一直发展比较缓慢,或者说非常缓慢。甚至几次都摇摇欲坠,濒临解散。每个人看带这个问题的视角都不相同。对问题的总结和解决思路也各有见解。
作为老板,有个简单的问题就很难。听取别人的意见,还是坚持自己的判断?
可能这个问题不好找到唯一正确的答案。
听严介和讲过一句话:普通人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而高手都是旁观者迷当局者清的。
虽然我无法确定自己是不是完全清,但是对这句话却深有感受。
听创投圈的人说过一句话,一般投资人对首次创业者的投资审核都会更加谨慎,反而对创业失败过的人没有更多的负面眼光。
现在对这句话也有一点点的理解。
有些问题,真的无法隔岸观火、袖手旁观的通过学习就能解决。必须第一负责人,亲临问题,经历问题,在思考问题、选择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各要素之间的微妙作用,才能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哪怕失败了,也会对整个过程有很深刻的理解。
现在越来越有一种感觉,积极学习各种优秀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但是前提必须建立在自己公司的现阶段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立足自己要比学习更加重要。
任何学习的理论和成功的案例,都是参照对象而已,最大的指导方针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当然学习也非常的重要,要不然参考标准和对象过少,也会失去选择的多样性。
写到这里,忽然觉得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在革命的道路和方向完全不明朗的时刻,对中国革命做出了自己巨大的贡献。
实事求是,理论结合实践。
【无戒90天第四期写作成长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