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后,我被领导安排到张焕所在的科室。科室还有一名叫夏英的女士,40多岁,是科室主任。我们称呼她“夏姐”。张焕上班一年了。她参加县劳动局招工考试,录取后,分配到单位的。
那时,为了安排非农户口的城镇青年,县劳动局组织招工考试。录取后,统一分配到全县的各个部门。农村户口青年是享受不到这个特殊待遇的。我们农村人,拼死拼活上学,就是为了把农村户口转为非农户口,弄个粮本,吃上商品粮,过上吃白馍、喝白米汤的天堂生活。
我自开始上学,“不受苦中苦,难熬人上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父母、老师谆谆教诲经常在耳边想起。我时刻牢记父母嘱托,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如愿分配到家乡县城工作,过上了村里老少爷们羡慕的城里人生活。
张焕,家在县城,父亲在县供销社工作,母亲在县化肥厂工作。她有两个姐姐,她父母一心想要男孩 。结果,她生下来还是女孩,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张焕,希望将来再生孩子,换做男孩。
张焕虽然是城镇户口,但她学习努力,成绩一直很好。高中时,成绩一直保持班级前五名,考大学希望很大。但高考压力大,考前焦虑失眠。最后一场,开考半个小时后,晕倒在考场上。她经过一个月的调养,身体完全恢复。她告诉父母,她不甘心放弃考大学,要回到学校复读一年。父母虽然心疼女儿,但还是同意她复读。
恰巧这时,她父亲听同事说县劳动局招工,就给她报了名。她父亲回家给她招工一事,她还是想复习考大学。父亲劝她说,考大学也是为了找一个工作,招工考上一样安排工作,听说成绩考的好,将来分配时优先选喜欢的单位。在父母不厌其烦的劝说下,张焕点头同意了。就这样,张焕经过招工考上进入了我分配的单位。
我上班第一天到科室报到后,夏姐给我俩开个小会。告诉我,刚走上工作岗位,理论知识虽然丰富,但实践知识肯定薄弱,要不懂就问,多向张焕学习,尽快独自处理科室的事情。同时,张焕也要向我学习理论知识。两人互帮互学,争取科室工作在单位名列前茅。每天,我和张焕在完成夏姐布置的任务后,在一起学习讨论专业知识。周评、月评、年终评,我们科室的各项工作获得领导的称赞。年终,夏姐获得“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下午下班,夏姐高兴的请我俩去街上饭店吃饭。我们一起骑自行车去到“幸福酒店”。夏姐自己掏腰包,花费30多元请我俩奢侈了一回。席间,夏姐感谢我俩共同努力,科室工作取得好成绩。我俩都说是夏姐领导有方,指导到位,我们科室工作才能一马当先,排到其他科室前面。
我们边吃边聊,不觉已经9点多了。夏姐说,明天还得上班,以后找机会再聚。临出饭店门,夏姐嘱咐我,把张焕送到家门口,再回租住处。我求之不得,很高兴的接受夏姐安排的光荣使命。
出门,冷风嗖嗖,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我和张焕异口同声的说:“走着回吧。”于是,我们推着自行车,冒着严寒,朝家走去。
此时,街道上已经冷冷清清。门店几乎都关门了,只有少数饭店亮着灯光,传出喝酒猜枚的吼叫声,碰杯声。路上行人稀少,时不时遇见醉鬼在街道上大呼小叫,鬼哭狼嚎。
路上,我俩边走边说。人生、理想、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