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皆有思想,关乎深浅;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说过:“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脆弱的生命只是表象,藏在人们体内的思想,是无穷大的。每个人都有思想,可能你想的多、我想的少,你想的深、我想的浅。
2、你有无想法,关乎表达。
有思想,是不是就等于有想法、有主见?
我们总是被人说这说那,也不过是别人的看法。有无想法,此中的“想法”,关键在于自己。
在学校,老师会抽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答案,但常常有人会答不上来,是他没有想法吗?
在工作,会议是必不可少的,部门例会、项目组织会议、公司总结会议等等。会议中,领导问到底下职员的想法时,你会侃侃而谈,还是躲在底下希望不要被领导抽到?如果你不希望领导抽你回答,是你没有想法还是不知道怎么说出你的想法?
小时候的想法很多,但并不深刻
我们大多数人,小时候会有各式各样新奇的想法,而且不会顾虑很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没有读书之前,肆意地玩耍,父母也不会要求你很多,因为年幼,所以一切都围绕着你,以你为中心;幼儿园,遇到了更多的小朋友,大家在一起,想法越来越多,毫无无顾忌地一件件附于行动之上,时常把老师们搞得头疼,随后,便把父母给请过来了。即便如此,我们继续着,并无忌惮,我们对于很多都不懂,所以好奇心特别重;也正因为不懂,我们胆子很大,想法越多、越会折腾。不过,我们想的不深,想了、做了,当时的我们就以为很了不得了。
逐渐长大,想法在变,却不知是变没了……
岁数渐渐长大,懂得东西越多,顾虑得越多。有时候,有一个想法排旋在心头,却迟迟没有实施。因为我们害怕,怕这也怕那,怕前怕后的,久而久之,想法渐渐单薄,到最后,我们只认为想法在改变,却不知想法变没了……
何为深刻的想法
想法多并不代表你的所有想法都一定有质量,那何为深刻的想法呢?
至今为止,我都不曾明白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迷迷糊糊地活了二十几年。回忆以往,蹦出的想法层出不穷,可是我不敢保证哪个想法才能达到深刻这一标准。
深刻,顾名思义要想得透彻,透彻这一点,会因为或细或祥的各种原因而越走越偏,偏掉的想法,有时候会更加接近原始的目标,剑走偏锋的形式,适应了此刻的想法,继而形成优于生活的补充剂;
想想自己的生活是否有达到这类深刻,想得极为透彻的想法?人皆有思想关乎多少,关乎深浅。
课堂上,你是否能毫无压力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有的学生非常地活泼,课堂上从来都是能积极回答老师问题的,他们善于表现,热爱学习,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孩子,他们的想法,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的想法,常常成为老师们关注的重点;
而有另外一群孩子,不善于表达,课堂上也不积极,老师抽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他们心里都有着的答案,但常常会答不上来,不是他们没有想法,而是不知道该怎么把答案转换成语言,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把答案表达出来。
会议上,你是否能侃侃而谈,提出有建设性的想法?
在工作,会议是必不可少的,部门例会、项目组织会议、公司总结会议等等。会议中,领导问到底下职员的想法时,你会侃侃而谈,还是躲在底下希望不要被领导抽到?如果你不希望领导抽你回答,是你没有想法还是不知道怎么说出你的想法?
有的领导很有感染力,可以带动一场会议沉闷的气氛,跟着这样一种气氛,我们能畅所欲言。有的会议死气沉沉,大家讨论的东西也不在一个点上。
无论是何种形式何种状态的会议,如果能得到一条非常有建设性的想法,就是一个成功的会议结果。
会议中的想法来源于讨论,来源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的碰撞,只有说出心中所想,才能碰出火花,可是,也要注意会议中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不要表现出你没有什么想法,这会被毫无悬念地淘汰掉。
能说会道的人继续侃侃而谈;从前一直躲在底下无发言举动的人,骨起勇气,说出你心中的想法,无论想法是好是坏,哪怕被大家嘲笑,你也要走出第一步,在人多的地方说出一句话,要知道,表达在现代社会中非常非常的重要!
不是我没有想法,而是我不懂得表达,有无想法,关键在于自己:如何表达心中的想法,如何把这个想法变为有实际意义的想法。

静静等候着我心中的某个想法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想法的那一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