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8 得到例会:我们在万维钢身上学到了什么?
视频链接: https://youtu.be/E3rNiYTqpeg
欢迎来到今天得到周会直播。 今天周会,罗胖会谈“我们在万维钢身上学到了什么?”。时长大概1个小时。
上周激活用户增长略有下降,我们要与运营开会讨论一下。上周主打订阅,新增前三位:王煜全、武志红、吴军。订阅专栏,上周亮点较多,吴军老师硅谷来信直播后,我们的订阅量上去了,用户感受到了它的价值。今天夜里上线的硅谷来信是第300封来信。吴军老师专栏的用户打开率是最高的,获得感最强。今天凌晨硅谷来信更新的名字叫 《狗的会计问题》,国家和私人粮仓,私人雇了狗看粮仓,公家也这样做,但是公家不久后,把狗解雇了,为啥?(这里面就讲了规则到底是什么东西,值得期待)
武志红老师,上周内容比较烧脑,把关键概念提炼了出来,为分析问题提供了工具。同事们一定要看一下,武志红对看人总结出了5个维度。判断一个人靠谱不靠谱不是靠直觉。看人的五个维度,自我稳定、自我灵活度、自我疆界、自我力量、自我组织力。
很多人不愿意旅游,觉得没意思,到哪里都觉得没意思,他的自我疆界比较小。他一旦脱出熟悉领域,就容易出问题。马云的可爱之处就是这一点,有强烈好奇心。他可以开着开着会,两条街之外出了什么事情,他都能开会间歇骑着车出去看一下。武志红老师讲到,自我组织力。我们在生活中发现,为什么遇到困难就碎了,不愿意听坏话,那些遇到难题可以组织资源克服难题的就是自我组织力好。
有一个专栏,我很喜欢,就是给孩子的博物学,主理人是果壳总编辑徐来。暑假英国剑桥大学,城市只有10万人,530万游客都是中国孩子去参加夏令营。剑桥有一条河,再别康桥就是说那里。现在每个中国学生都要去河上泛舟,就像下饺子。为什么夏令营火,家长有钱没有时间,拿钱弥补内心的愧疚,夏令营价格4万不包括机票,挣多少钱都过不起一个暑假。真的有必要吗?其实一个人的心智成长跟见世面没什么关系。孩子真正的问题是好奇心,我们有一个共识,我们给孩子多少见识没有用,时代在变化,给确定知识没用,要给孩子对世界本身的好奇心。我觉得得到知识服务,功德无量。比如,给孩子的博物学,前不久更新了 如何在厨房里和孩子一起提取DNA。我觉得这比有些夏令营好得多,代表了教育的某些未来。一个人的见识不取决于他经历过什么,还是知识储备。
城市本质上就是互联网,我们讲过,住宅改造运动,上世纪初美国的运动,住宅连续了,之前是独立的。就在上世纪初连续了,互联互通力量大。
周三王煜全老师,也就是明天来直播,内容是抓住改变你未来命运的5年,抓住趋势,提前部署趋势。 周五,张潇雨老师直播,4步教你看懂一家公司,我们会分析一家公司,听一些八卦。但是公司就像生物,每一个都不同。他就来给你讲一讲。比如,我们公司,我们不属于任何一个行业,每一家公司都是独特的物种,如何看懂一家公司,透视筋骨皮,找到不合理地方,限定分析边界。
这部分我很受启发,如何把开放问题变成封闭问题。比如费曼学习法,怎么挖掘横向串联信息,挖掘他人底层思维方式。
快刀: 倍速播放,很多用户之前都反馈了,强烈要求3倍速,其实我们自己人都听不清那么快。上个版本终于做完了,本周新版本可以看到。聊一聊背后的事情,为了这个请教了北大语言学专家,问他倍速播放有没有好玩的的数据。电视台节目,165/min~ 200/min,罗老师60秒 340/min, 华少500字/分钟。很多音视频都有加速播放,我也了解了细节,很受启发。倍速播放技术原理是什么,是硬挤压?他说不是。正常音频界面上有波纹,硬挤压每个音节都会变尖锐,听不清楚。是要把两个不同的波形和在一起,捏成新的波形。同样,为什么不同播放器,和其他播放器,倍速播放效果不同,因为播放器压缩的时候要做频率变换,不同工程师效果不同。因此,效果不同,耗CPU很大。不同公司会做权衡、音质效果、手机耗电权衡,不同音频软件听上去效果不同。音频压缩过程中,音节也会改变,轻音节不能强压缩,硬音节可以,背后很复杂。我也终于能理解为什么技术听到产品经理说“功能很简单能不能尽快上线”时的尴尬心情了。
音频加快有些负面东西,语言美感语调缺失,只会留下关键信息点。比播完更重要的是学习到内容,虽然有不少用户提议4、5倍速,我们也会留心,有任何意见提给我们。欢迎把对我们的功能一些思考的东西积极反馈我们。
8.10万维钢第一季落幕,还记得去年6月份,我到美国找他,我在洛杉矶,他飞到洛杉矶我们见面。那时候,知识付费刚刚开始,我们已经上线了李翔商业内参。我请他吃虾,聊了3个小时。我把我们做产品的思路和诚意和设想做了一系列阐述,他质疑这件事,问了一堆问题。当我们把虾吃完的时候,他说我做。我有点惊讶,一个人接受新事物竟然如此迅速。只要把道理讲明白,他马上就可以调整自己的认知。刚开始专栏上线也有过坎坷,其实我们今天已经很难找到用这种密度写作的人。像吴军老师,他讲的是自己的观感和认知。
每天一篇生产,而且质量奇高。这个专栏敢吹一句牛,每一篇都能颠覆认知,水准越来越高。 专栏快结束的时候,连续拉出了几个高潮。这就像奇迹。严谨和注意技巧的表达专属最新认知,真的是大神。我能明显感受到,他自己的方法在不断迭代,越做越轻松。我下面聊一聊我在万维钢身上学到的东西,倡导全体同事学习。
老师是没有来过直播的,只有我见过他,我们没有电话会议只有微信沟通。我们之间有强烈的边界意识。我跟他吃虾的时候,我说,你是后厨的大厨,我们是跑堂经理。你做菜,我们运营,他说好。实际上,我们双方一年没有越雷池一步。我们绝不干涉你的内容生产,不干涉他的选题,他的写作。你爱写什么写什么。一个作者去从用户的角度考虑的时候,质量会下降。
万维钢讲了,按照量子物理,任何量子,自己是正反旋,一旦被观测,就会坍缩。别观测,别搭理他,各有自己的状态。万维钢这个粒子,完全按照自己方式运转。万老师也不干涉我们,你们最近运营动作怎么样,都没干涉。我们只是交代任务,他按时按量按点完成,他说相互信任这是现代社会人的素质。
你在现代社会生存,要把信任他人作为默认选项。我们互相有边界,对界限外的合作者,有充分信任。像有的米其林一样,没有菜单,我上什么你吃什么。今天什么食材好,我就做什么。这就是信任。万老师对新事物从来不拒绝。开始做精英日课之后,我内心有一个震惊,他说我不读死人的书,我读世界上健在的英雄豪杰的书。我也讲了,关于经典,读书这件事有很多人说要读经典。
这话不是我在说,清华大学政治学家、大象公会的人,都说经典不必读。有点反常识、反主流哈。那个时候我看不懂大部头,我觉得自己水平差,从来没有怀疑过经典。但是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真的读不懂,经典是特定时代的问题。
经典不是给现代的人做入门知识读物的,他在那个时代的纵深很有爆破,我们要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其实没有什么用。你要抱着人文情怀,读一读原著也很好,但是要抱着学习物理学,阅读牛顿原著不如看中学物理书。
有的经典其实在它诞生的年代,没有实证的研究方法。他们连基本的统计资料、研究方法都没有,就是一支笔从推断到推断,都是定性判断,比如,马克斯韦伯,有一个著名的书讲的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欧洲宗教分裂后,有天主教和新教,有人说新教对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发展得好的国家都是新教国家,所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有内在联系,很多人写市场经济都要回到这本书。西方主流中这本书的地位不被认可,因为论据不太坚实。马克斯韦伯所在的德国,西部南部信天主教,东部信新教,德国却是天主教地区发展的好。
还有,比如有人说法国北部好,南部不好。结论是日耳曼人好,斯拉夫不好。法国,北部盎格鲁撒克逊比较好,南部意大利、西班牙性格的人就不好。从客观呈现的是文化作用,有的文化勤劳肯干,比如我们。后来通过大量实证研究,马克斯韦伯说的不成立,20世纪后半段,中国经济崛起,没有新教伦理照样崛起,我们读经典要留心眼,往圣先贤不能全接,尤其是有难度的内容。
①万维钢老师是向新时代去开放心胸的人,他阅读的时候,是别开生面。熊毅老师再读经典的时候,有批判思维,是现代人面对全新思想和认知的开放心理结构。
读书很简单,是为了解决内心的问题,我很多年前就切换过来了,我不会拿一本书供上,而是买来相关的全部书,解决好我的疑问就结束了, 我很少把一本书从第一字读到最后一字。
②万维钢老师经常自我颠覆,比如,第一季,有一段,我在读万万没想到的时候,他明确引入了算法,在过去的精英日课中,他反而告诉你算法是有边界有缺陷的。一年的过程你能看到一个把思想向未来敞口的人。
③靠谱。除了头三个月因为工作量太大而稍不适应,后来简直是一马平川。我们在微信上任何一个人给他发任何一个消息几乎是秒回。我们会问他,那天的稿子什么时候交,他会说正在写,2小时后交,真的就交稿了。我很喜欢的一个人,状态好的时候1周每天能出一篇文章,状态不好1年不一定有一篇文章。但是万老师不依赖状态,这种靠谱的心法,是很强的自律。
④做事情有自己的标准。在压力这么大的情况下,他还经常逼自己的稿子,他如果觉得没有谈出认知,就不行。你想如果他是完成任务的心态,是没有这样的行为的。高手的底线,是不能破的,他明确知道自己是靠什么吃饭的,这个专栏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一口气。什么是创业,只要你是长时间坚持一口真气不散,就叫创业。 万老师也是创业,他对感知和速度的要求,造就了中国出版业的小奇迹,比如未来简史、巨人的工具、平均的终结,只要一介绍,马上国内出版社就跟上。请万老师作序。
甚至英美的读者没有拿到的时候,他就拿到了,最快的生产速度是3天,过去我们总是满足于慢。国外新书国内出版很慢,万老师打破了这一点,而且他对品质要求很高。比如,巨人的工具,那一周我看的嗨的不得了。看到最后一篇的时候,他说这本书700页,里面之前的内容,只是我告诉你的,其他的不值得看。
⑤低调。我们公司总是显得很不低调,妖风阵阵的。但是我们自己也不泡论坛,我们不发软文,我们只是把劲儿用在产品上,干一件事就干到最好。我们自己不主动传播,不算高调的公司。今天直播前, 万老师嘱咐我 “给用户多讲讲之前专栏的知识,别讲我这个人,我希望我的用户是因为知识而来,而不是因为我而来。”
万老师的专栏中谈到了极高深的物理,但是万老师很克制,很难的说法最多出现过两次,然后就这两次你去看他谈论宇宙物理,就想跟一个8、9岁的男孩子沟通,用尽可能浅显的语言沟通。接手精英日课专栏的时候,万老师就是知识服务者,而不是普通的专栏作家,万老师也在反省,如何服务得更好。
总结,①相信边界、合作的力量。 ②向着未知,新事物敞开大门 。③靠谱,对合作伙伴负责。④任何一个想做高手的人,要有自己的标准,而不是别人的标准,要经营自己的人格,自己的标准最重要。⑤低调的服务姿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