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654262/854108e3c2ce82a9.png)
初知樋口一叶是从本科时日本文学教科书上简短的一行字。介绍不多,重点有三:一是天妒英才,24岁早逝;二是曾蒙恩师关照,但独身男女、流言四起,后与恩师绝交;三是名作:《青梅竹马》、《浊流》、《十三夜》。
彼时为了备考,我花一个通宵速记了日本古典文学到近代文学的所有兴趣点。而樋口一叶给我印象最深的竟是她恩师的名字:半井桃水。因为我觉得“半井挑水”会更合理。
读研期间,宿舍有位妹子研究日本女性文学。我对川端情有独钟,对与川端无关的人和作品,都自动地屏蔽。那位妹子和我探讨过的所有内容中,至今能记住的大概就是她说过五千日币的图像是樋口一叶。
来日本后,出门喝水吃饭,事事得花钱,打开钱包就能看见她的画像。生活三年后,又深感日本女性地位是真正的低,就越发想去查明白这位面容姣好、文采天赋极高的女子。
一、基本生平及家庭
樋口一叶出生于1872年、现东京都千代田区内幸町,卒于1896年。24岁6个月时因肺结核病逝,已过世121周年。
本名樋口奈津,笔名是一叶。至于为何取“一叶”为笔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来源于中国古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遭受父亲亡故后的她就像秋天的落叶般凄苦可怜。另一种是说来源于中国的传说“一苇渡江”,据说达摩祖师渡过长江时,连船都没有,在江岸折了一根芦苇,化作一叶扁舟,飘然过江。樋口一叶曾与人笑言:她和达摩祖师一样,一无所有。由此笔名可见,樋口一叶的汉学知识丰厚。
一叶的父母原本都为现甲州市的农民。由于婚事遭众人反对,且一叶的父亲上进心强、不喜务农,于是两人私奔到现东京都。父亲喜爱学问,擅长撰文记录,还留有旅行日志与自传。一叶对文学的热爱应是遗传父亲。
一叶从四、五岁开始看小人书,每天都为父亲朗读报纸,有着不输男儿的志向与傲气。看到女儿喜爱读书又天赋异禀,父亲一心想培养她出人头地。一叶在小学时成绩名列前茅,但十一岁时母亲认为女子多读书无益、应该学习针线活和家事,坚持要求她退学。退学之后的一叶心情悲伤。关于是否让一叶升学,父母的意见分歧很大。父亲不忍见女儿如此痛苦,想让聪颖的一叶继续学习,购买了《万叶集》、《古今集》、《新古今和歌集》等书籍。也为了让一叶学习到正统的和歌,父亲四处寻找良师,后来拖熟人帮助,把一叶送入了中岛歌子的私塾。当时和歌被认为是女性的高级修养,因此一叶的母亲没有反对。
一叶十七岁时父亲创业失败债台高筑,留下大量债务含恨离世。从此一叶成为了家庭支柱。一叶家有大姐、大哥、二哥、一叶、小妹,兄弟姐妹五人。大姐嫁人。大哥喜爱读书但身体病弱、23岁时去世。二哥品行不端、和父母关系恶劣,从樋口家分出去独立门户。父亲去世后,一叶与母亲妹妹一起生活,承受家庭支出,生活极度贫困。
二、婚约者
一叶没有结婚,但曾有过未婚夫。在一叶学习和歌和古典文学期间,与学法律、参加自由民权运动的涉谷三郎订下了婚约。由于父亲的债务,状况发生变化。涉谷三郎害怕还债的压力,悔婚。
涉谷三郎的悔婚给一叶的心理留下了不可治愈的伤痛。在与涉谷三郎交往期间,一叶受到自由民权运动和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
家庭穷苦,母亲和妹妹以做针线活和帮人洗衣服来维持生计。但一叶不做这些。一是因为她眼睛近视,二是接受了新思想的她认为做针线活是女性的专属工作。
一叶还差点与夏目漱石家结亲。夏目漱石的父亲与樋口一叶的父亲原为上下级关系,所以攀起了婚事。但一叶的父亲经常找漱石的父亲借钱,而且要求大量的彩礼,漱石的父亲担心成为亲戚后会更麻烦,于是拒绝了这门亲事。
因为家庭,婚事受到影响,一叶心痛但无可奈何,所以在作品里表现出了这种想摆脱父亲兄弟男权影响的欲望。
三、文学之路
樋口一叶苦于生计时听说同一私塾的学姐田边花圃写小说收入颇丰,受到刺激,于是,决定今后以写小说为生,立志成为小说家。
十九岁的樋口一叶经友人介绍,拜当时大报社的作家半井桃水为师,跟随他学习写作。二十岁时发表了《暗樱》。
一叶的生活捉襟见肘,老师半井桃水便时常帮助她,在经济和写作上都尽力支持她。半井桃水是个单身的美男子。不多久,围绕樋口一叶和半井桃水的流言蜚语就四处兴起。一叶不堪谣言的压力,忍痛与老师绝交。
失去了经济援助的一叶虽然在发表小说,但收入尚不能应付所有开支。那时能得到大量稿费的都是写畅销大众小说的人,一叶认为那些小说不是自己想写的内容,在写作方面也陷入了苦闷。而一叶的母亲不管这些,还以一叶尚未写出的作品的稿费为担保,到处找人借钱。一面是自己想些的文字写不了,一面是滚雪球般增长的债务,一叶处于艰难的窘境。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樋口家搬到现台东区,开起了杂货店。杂货店的附近是烟花柳巷。一叶了解到一些少女为了生活被迫卖身的事情,看到这些少女在“火坑”里仍然努力地生活着,一叶受到启发,决定将自己的作品方向定位于描写下层人民的生活。
1894年12月樋口一叶在杂志《文学界》上发表了《大年夜》,1895年开始连载《青梅竹马》。从1894年12月到1896年1月,是樋口一叶创作生涯的巅峰期,被称为“奇迹的十四个月”。在短时间内,一叶写出了《大年夜》、《浊流》、《青梅竹马》、《岔路》和《十三夜》等一系列珠玑之作,顿时轰动文坛。
其中《青梅竹马》是一叶的小说中最长的,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文中的优美文体被称为“雅文体”。一叶被誉为当代的紫式部,当代的青少纳言。
四、五千日币上的女人
2004年11月1日开始日本银行发行的五千元纸币上采用了樋口一叶的图像,这是继1881年发行有神功皇后图像的纸币之后,时隔123年第二次使用女人的图像。
首先是1999年6月日本制定了一项基本法,旨在推进男女平等和互相尊重,创造无性别歧视、看中能力的社会。于是决定在日币上选用一位女性的图像。
选中樋口一叶,无疑是由于她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她是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早期开拓者之一,作品深刻地反映了明治时期社会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一叶对生活的贫苦有深切的体会,这使得她的作品没有女作家特有的脂粉气和无病呻吟,她用独特优雅的拟古典文体对女性的命运进行现实主义创作,架起了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之间的唯一桥梁。明治时期的女性作家众多,乃至成为了“闺秀作家”派。但影响至今的、能与男作家抗衡的唯有樋口一叶。她的作品是简洁有力的肺腑之言,具有长久的文学生命力和思想高度。
另外,一叶本身的经历就是底层女性追求独立自主、努力摆脱男权的代表。她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在女性难以立足的封建时代肩抗家庭重担,坚持与贫穷斗争、与生活抗争,并最终遗憾地早逝。她苦难的一生是对男女不平等的旧时代最犀利的讽刺。
周作人曾评价樋口一叶:“观察有灵,文字有神;天才至高,超绝一世。只是其来何迟,其去何早。”这是对一叶“文学天才”的诠释。
但我更希望的是:在一叶逝去的一百多年后,日本的民众能更多地想起她、读读她的作品、给予现实中的女性真正的平等与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