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骨

作者: 南边黎明 | 来源:发表于2022-09-06 11:28 被阅读0次

不知何时起,变得越来越懒,拖延症越来越严重,本想好要将此事写下来,却一拖再拖,最后只能抓着仅剩的那么一点零星的记忆记录下来。

图源:网络

八月初二,一年唯二的两次拾骨日子,另一次是清明。拾骨或许是大山里的民俗,在拾骨日时挖掘埋葬多年的已故亲人的坟墓,开馆将骨头拾起。

伯公已故六年,初二这天早早起了床,跟着族人一行前往山里,雾气很浓,打在身上凉意阵阵。山上的小路杂草丛生,十几年前是绝见不到这一光景的,那时的人们还未外出务工,有的靠种地为生,有的靠获取松油为生,有的则靠卖木柴为生,因此山上的小路总是人来人往,杂草是绝没有生存之处的。

走了十来分钟便到了墓地,原来是在山坡下。清明已过许久,草儿长满了坟头,万分萧瑟。到了墓地,便开始“掘坟”,坟头慢慢消失,棺材慢慢外露。棺材早已在岁月里褪去了颜色,黑色的漆已无影无踪,只剩那斑驳残败的像是已经历沧海桑田的木块,棺材已不是棺材。棺材似乎也跟着腐烂了,用钢筋轻轻使劲棺材便已解体,露出沉睡许久的人骨。

骨头不似想象中的白皙有光泽而或澄黄透亮,而是深棕色且有些发黑暗淡的。专业拾骨人带上手套,从头骨开始拾起,用专用擦纸将骨头上的泥擦拭干净,放入一块白色的毯子中。保存较好的便是头骨,但即便是头骨,下颌骨也已脱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死后化作一方尘土,回归大地。

伯公生前摔断了腿,也因断腿而亡,那条腿死后也依然无法愈合,腓骨断成两截,吊在胫骨左侧。伯公仅辞世六年,我却已记不起他的模样,只记得皮肤黝黑,肚脐曾被扎刀而扭成一团。弟弟出生时常常来家里抱起弟弟,嘴里常念叨着“再不抱,以后就抱不动咯”。他生命中最后的时光是在床上度过的,摔断了腿,动弹不得。他住在伯伯家的饭厅里,在一架三尺大的小床上,在一张透着湿气的大红棉被里了却余生。端茶倒水是那四五岁的曾孙女服侍的。

伯伯说,伯公断腿时曾送去隔壁小镇医治,奈何年龄太大,医疗条件太落后,医院不收,建议送往隔壁市里的大医院。昂贵的医疗费用,伯伯无法支付,便将伯公送回了那张小床,等待死神降临。死,对无法自理终日卧床的伯公来说,或许是终解脱。天堂,没有疼痛,那是一个极乐世界。

世界本是不平等的,死亡也是。有钱,可以买命,没钱,只能等死。

相关文章

  • 拾骨

    人何为生?承载情感、记忆、思想的脑神经消亡,代表人之为此人的标志失去,生命终止。 同一处电梯,几年不改的装饰,楼层...

  • 拾骨

    不知何时起,变得越来越懒,拖延症越来越严重,本想好要将此事写下来,却一拖再拖,最后只能抓着仅剩的那么一点零星的记忆...

  • 迁坟

    迁坟时,发现古材腐烂了,就拾古板、拾枯骨、拾骨用手拾不许用锹铲(请亡者同辈人拾骨)。 古板、枯骨请走后,一定将古墓...

  • 【拾骨者的新娘】

    多云的气候,温度倒也不冷不燥,昏昏欲睡,看着飞扬的尘土覆盖街边依次倒退的树枝,可惜那些被时光染成金色的枝叶却显不出...

  • 蓑衣(五绝)

    新枝弄青云,老朽还劲骨。 拾来做蓑衣,骤雨当自处。

  • 孝顺的小儿子

    八十岁的婆婆,身子骨还算硬朗,过秋时候,和几个老姐妹去田地里拾花生(别人没拾干净)。 挨着拾了几天,拾了有二十多斤...

  • 2021-03-20

    落花飘絮自春华 嫣然一笑轻似仙 偶拾花骨刻相思 手持诗笺任超尘 一任春华自芳菲 嫣然一笑入梦痴 拾取花骨刻相思 寄...

  • 古老离奇的墓葬形式——“二次洗骨葬”

    “二次洗骨葬”也称“拾骨葬”、“金罂葬”、“洗骨葬”是中华民族的古老葬法之一。关于二次葬习俗,在古文献中多有记载。...

  • 【看图写故事】江中拾骨人

    文/猫言 1余老爷可不是个老头,她是个七十岁的老太太。老爷是我们村里人对她的尊称。这不是封建社会对贵族或者乡绅的称...

  • 最后一名拾骨师

    黄昏的时候,散发了一天的光与热的太阳靠在了西山上,只把这最后的一抹残阳洒向这个僻静的小村庄。两边被荒草吞噬的三米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拾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di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