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记”为主题写一篇文章(笔记三选一):
一、给不愿意记笔记的人写一封信;
二、写给同学分享笔记,关于记笔记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
三、给上初中的弟弟写记笔记的方法,写一篇说明文。
【范文一 】
笔端风雨,“记”可通神——致不喜笔记的你一封信兼谈笔记对学习的意义
XXX:
你好!
去年今日,你问我,何为笔记?为何要学习做笔记?今日借考场之利,略作陈述,失言之处,幸勿为过。
清代学者章学诚有言:“读书如不及时做笔记,犹如雨落大海,没有踪迹。“诚哉斯言,笔记的意义不仅在于“记”,更在于“保存”,读书如此,学习亦然。
笔记之于学习的意义,犹如相片之于生活,脚印之于大地;它记录了学习的影像,拓印了心灵的历程,成为情感与记忆的载体,总之,缺失了笔记的学习是不完整的。
泰戈尔说:“天空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句话的出现有其当时合理的情境,但从学习的角度看待,没有痕迹的学习终究是一种悲哀。而今,快节奏、高强度地学习方式令我们疲惫不堪,很多时候,我们只愿意用耳朵收听老师的声音,而不愿意付诸的笔端,即使偶有笔记,也不过是兴之所致或被迫勉强为之,东一榔头,西一铁锹,全无章法可言。临考时因为缺乏笔记,只好凭感觉去复习,甚至放弃复习,经年累月,成绩可想而知。2018年一项针对中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调查活动抽查了六个学校近两千名学生。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的学生,没有坚持做笔记的习惯;而优等生中上课认真做笔记的人数比例高达98.8%。由此可见笔记之于学习的重要意义。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史铁生说过:“对于读书,我唯一可以相信的是我的笔。“科学研究表明,视觉记忆的保存时长和有效性远远超过听觉记忆。光听而不做笔记的学习好比狗熊掰玉米:狗熊在玉米地里看到一个好的玉米,掰下来夹在腋下,又看到一个更好的,于是再掰下来仍然夹在腋下,可是此时上一个掰的玉米就掉了,它得到的永远只有一个棒子。又好比钓鱼不带鱼篓,钓一条扔在地上,再钓一条再扔地上,回家时,只有新上钩的那条鱼是活的,其余的全死了。
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其意义远不仅限于记忆的有效保存,任何事情做到极致就有可能脱离“技”与“器”的范畴,而进入“道”的境界,乃至“通神”。清代学者魏源认为“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其理论依据是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进一步前进便接触到了“道”,称之为“通神”。这意味当笔记内化一种本能时,笔记就不再是笔记,笔端风雨,跻身于道,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就是“通神”。
朋友,笔端风雨,“记”可通神,愿您我就此共勉。
敬祝:
学习进步,中考顺利!
你的XXX
X年X月X日
【范文二 】
笔下生花,成就更好的自己一一致不喜笔记的你一封信兼谈笔记的意义
XXX:
你好!
去年今日,你问我,何为笔记?为何要学习做笔记?今日借考场之利,略作陈述,失言之处,幸勿为过。
清代学者章学诚有言:“读书如不及时做笔记,犹如雨落大海,没有踪迹。“此言不谬。
笔记的价值首先在于“保存”。笔记于我犹如相片之于生活,脚印之于大地;或记录生活的一段影像,或拓印刹那的一丝灵感;总之,笔记保存了我彼时的记忆、呼吸、气味乃至欲望。这份价值没有任何财富可以衡量,因为光阴无价。
笔记的价值还在于“创造”。摘抄一段处好词好句,这些刻画在本子上的文字就成了我的一部分,我的生命里由此多了一些东西,它们是我的“创造性产物”,也是“创造的源泉”。是的,你没有看错,这就是“创造”,是我发现了它们,于我而言,它们经历了由无到有的过程。这一过程,我更愿意称之为“繁衍”:在我的某篇习作里繁衍,或者在我与人交流时不经意的谈话中繁衍,甚至它们自身就能繁衍:一模一样的词句在不同的年月里会有截然不同的诠释,而当我运用它们时,没有任何违和感——它们好象就长在我的身体里。这就是创造的力量。
笔记的意义远不止这些,于我而言,笔记的真正价值在于陪伴和彼此成就。孩提时,笔记是高高的讲台上老师手里的一张小小的卡片;少年时,笔记是汪国真的“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是课堂上密密麻麻的板书摘抄。那么成年后的笔记会是什么呢?可能是一张微博帖子、一沓彩票的号码、一份入党申请书、求职信、情书.......在文字的陪伴中,我看见了自己,看清了自己,为每一次的小小的前进而欢欣鼓舞,并给予热情的反馈。在一张张笔记的虚影里,隐藏着无数个我的容颜。这,就是成长;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彼此陪伴,彼此成就,让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 没有笔记就没有完整的自我。
李白有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愿你我于有限的光阴里以笔为眼,以梦为马,一路前行,不负此生。
敬祝:
学习进步,中考顺利!
你的XXX
2020年6月28日
【范文三 】说明文
学以致用,“记”中获取真知——给你记笔记方法的一封信兼谈笔记的重要性。
弟弟,听妈妈说,你现在读书很少。有这么一句话: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弟弟,通过读书积累知识,丰富自己很重要。
在这个浅阅读充斥我们生活的年代,快节奏的生活,也让我们内心深处的慢灵魂渐渐式微,我们再也消化不了大部头作品。语录类、书摘类的风行,也把浅阅读推到了顶峰。有的人,一本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就完事了。但有的人,因为从选书、买书到读书都做足功课,与一本书深度对话,不仅长见识,更长智慧。
而采用读书笔记的方式阅读可以让我们养成更好的读书习惯。我们每读完一本书,进行一次记录,可以使我们养成一个很好的读书习惯。
我今年用学习的几种读书方法读了9本书,收获都很大。现在我给你分享一下我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希望能带你走进深阅读中。
首先是“金句摘抄法”。因为写作文的需要,在读书过程中我会有意识地去记录一些金句美言故事等,以备以后写作中查找引用。但我发现用笔记录太慢,有些浪费时间,我便开始用印象笔记整理金句美言故事。具体做法是将每一个笔记加注标签,当后续要查找对应的笔记时凭借印象查找标签即可。
第二种方法是“书籍重点和框架总结”法。在读完一本书后,我会总结书中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点,然后记录下来。具体地,先写下书籍名称、作者和阅读日期,然后再把书中的重点知识总结出来。比如我在读《麦肯锡笔记思考法》时,在写下书籍相关信息后,我把书中对我有帮助的知识:“解决问题的笔记、三种笔记类型”等总结写下来。在后续阅读笔记过程中,可以重新对书中内容有一个认知。
第三种读书笔记的方法是“鱼骨笔记”法。鱼骨笔记,就是利用鱼骨图来做读书笔记,你可以看下《鱼骨笔记术》一书。具体地方法大致如下:
首先画出鱼头和背骨。根据你的读书目的和对书籍的大致了解,画出鱼头和背骨。如果不清楚鱼头写什么,可以把书籍名作为鱼头。然后画好鱼头和背骨后,可以用目录中各章节的关键词,或是以其为印象画出图画组成鱼骨的大刺。随着书籍的阅读,将通过书籍内容获取的关键词或关键内容作为“小刺”追加到鱼骨图里(这是思维导图法中的一类)。
第四种方法是用写“手帐”的形式写笔记。把笔记做的美观好看一些,以后再阅读时看着也舒服。我也是今年才开始尝试写读书笔记手帐,现在也快写满了一本了。个人建议,你用活页的方格笔记本来写。如果你也想尝试可以向我要手帐本子的链接。
我们在写读书笔记的时候,既要兼顾实用性还要兼顾美观性。我自己现在的读书笔记是A5的方格活页本。因为我喜欢手帐,所以就把写手帐的经验转移到了读书笔记上。有意识的用一些贴纸等小工具装饰下笔记。
另外还有很多其他记笔记的方法你可以学习使用。做笔记一定要先让自己坚持下去。很多人做读书笔记之所以没有坚持下来的原因,主要是需要摘抄的内容太多,没有重点,最后不堪重负就放弃了。
读书笔记是我们读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果做好之后,对于我们对自己所读书籍的理解以及为未来自己的写作输出都有很大的帮助。希望我们一起坚持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