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或多或少接受过老师的偶然鼓励,奋发学习,然后某一科的成绩变得特别好的经历,其实这背后是有规律可寻的。
心理学家发现,如果我们预期某一事物将以某种方式发生,我们的期望就会倾向于让它变为现实,在某种程度上,它会影响现在的自己身上的行为,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对于老师而言,她的鼓励让你觉得自己好棒,某种程度上你会预期自己在这一方面做得好,以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书中举了几个例子,包括“聪明的汉斯”研究、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小白鼠实验,以及后续的橡树小学IQ实验等等,都有力的支撑了期望效应对人们活动现实的影响。
拿橡树小学IQ实验来举例。研究者找到了橡树小屋的总共6个年级的学生,以及18名班主任来作为实验对象。他们告诉老师,学生们所接受的实验是“哈佛应变能力测验”,随后老师会得到一份名单,里面记录成绩最好的20%。
但这个实验其实用来欺骗老师的,学生的分组根本是随机的。
在随后的实验进行中,研究者发现,通过这种“欺骗”老师,让老师对这些“成绩好”的学生产生了正向的期望,导致了这些学生在控制组的IQ智力分数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低年级组),但高年级组没有明显差异。
科学家就这次结果做了几个推论,摘录如下:
- 低年级的儿童可塑性更强。
- 低年级学生还未能在老师的心目中形成牢固的形象。
- 可能低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受这种期望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