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围城》里的一句话: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做朋友。
此言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应该不仅限于朋友,旅行可以试探出很多的关系。
比如,现实中有一种现象是,假如一个男人在外面有了第三者,而这个第三者又可能会进入这个家庭里取代原配。
在这之前,男人一般会安排第三者和他的妈妈去旅行,这是比较现实的快速了解彼此的方式。
然而,短暂的旅行一般还了解得不透彻,因为人多少还是有伪装的成分的。所以这种方式未必有起多大的作用,最终还是在彼此的面具下进入了婚姻模式里,结果,日子该一地鸡毛的还是一地鸡毛。
在网络和书籍中,有时会看到一些夫妻,一起背上行囊,开始漫漫旅途,一路彼此照顾,互相陪伴,共同面对考验,也一起享受美景,属实令人羡慕。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一定要局限在家庭的琐碎和一日三餐里,也可以在一起看大千世界的广阔天地下。
在生活的固定模式下,人们兴许已经习惯了现有的相处模式,尽管觉得好像有些问题,但是也找不到到底是问题在哪里,有时候,走出去旅行,可能反映出现状并且会找到启发。
从这个角度来说,选择花一定的精力和金钱在旅行上,是值得的。
因为人们重复一个模式的惯性力量其实是很大的,而想跳出来又是需要勇气和决心的,如果在固定式的漩涡里,有时若没有很大的外力事件或者自我的觉醒力,一般是比较难走出来的。
所以,不论如何,人要适当地走出去,或许经历某些事情,就打开了心里的某一扇门。
人生的自在,是身体的轻便和心灵的自由。倘若用财富兑换两样喜欢的东西,我应该会选择书籍和旅行。虽然现在的旅游景点不少被商业化了,但是在商业背后也有可以学习和探索的人性。
不过,尽管出门可能会开拓见识,但是一旦回到住的地方,在这个天地里,还是正常地该干什么干什么。人开阔了眼界可以有助于把事情做得更妥当,但是不能因此傲慢,嫌弃他人。
当然开阔思想和眼界的方式有很多,而旅行只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其实,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的所见所闻,或许本身也在不断地开拓眼界和心量。想起小时候,奶奶经常说的一句话:各种的场面都要让孩子看看过。所以,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会有机会跟着大人去体验这个世界,也会在他们的鼓励下自己组队小小探索一下。
所以,现在回想起来,父母能真正留给孩子什么财富? 如果没有开阔的眼界,坚韧的意志,积极的心态这些隐形的财富,那么有形财富就会像流水一样,付诸东流,不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有时,带孩子旅行也能直观地看到和反省孩子的教养上的不足之处。和孩子们多次的行万里路,在各种状况下,体察世间百态,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孩子的现实教育,它的意义并不亚于花钱去上一堂昂贵的课程。
正如往期文章不过分要求的爱里提到的,父母的爱,是一种人类的爱,不过分的爱。在有限的时光里,不能面面俱到,就要抓重点,倘若有几样好的内在素养养成了,可能在孩子之后人生的关键时刻,也会起一定的作用,那也足够了,剩下的空白之处由孩子探索与描绘。
![](https://img.haomeiwen.com/i19823915/dfe7d9902c42d5e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