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175550/d8e21ceaa5c304cd.jpg)
正是“荷残已无擎雨盖,菊尽犹有傲霜枝”的初冬时节,气温稍有点清冷,但有阳光温暖地照着,淡淡的冬阳,感觉正是舒适。我们一行文友来到了湖光山色掩映、绿树碧草缭绕的渤公岛。
同乘的刘书记,一位退休干部,他告诉我,渤公岛绿化工程是无锡市最大的人工岛屿,绿化面积近30万平方米,是蠡湖环湖观光带继蠡湖公园后又一免费开放的主题公园。他已经多次来过这里。退休的老人们,都喜欢三五成群来此地游览,每次可以一整天,自带干粮。是的,现代人生活改善了,对于小康的理解更加全面了,他们更多地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亲近自然已经成为新的生活时尚。
下车前行,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条绿色长廊,这就是所谓的渤公遗廊了。初建的钢结构顶架上才刚刚攀爬上几丝藤蔓,两边的立柱上已经绿意葱蓉,在不远的未来这里将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人间仙境。
穿过长廊,走过不长的石板路,踏上了木质的湖边栈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同行的徐老师早被近水远山、波光粼粼的旖旎景色陶醉了,她绽着一脸舒心的笑容说:“想象一下,盛夏在这里打牌喝茶,外面是盛开的荷花和刺眼的烈日,室内有空调和香茶,闲闲的聊天打牌,真是享受生活!”古稀之年的魏老师也诗兴大发,清癯的脸庞上泛起幸福的红晕:“荷花港上,木条椅中,临风赏荷,以观望山,人生几何!”我们一行人听了都赞叹起来。“岸错风斜柳,湖青水漾波。远山环抱里,秀色怎描泼。”沿着水边栈桥,踏着微微的湖风,我们边走边吟诗赞颂。你看,掬月榭,多么诗意的名词啊!来到全木结构的露天楼榭,一副对联进入了我们的视线:“来观月赏荷且得闲情逸致,往凭栏品茗何须谈剑吹箫”,三口之家,几个好友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尽情享受这趣味浓浓的盛世乐事。大家纷纷赞到:“这真是顺应民情的民心工程,这样的好事再多也不嫌多啊!”
向西远望,微云如髻,远山如浅黛一抹,那是鼋头渚的鹿顶山,一枚玲珑小塔别在鹿顶。临湖翘首,你能够想象太湖一景中“鹿顶迎晖”美妙。近处的树木高低有致,湖面静静,涟漪微起。向东面眺望,高楼鳞次栉比,那是无锡城新崛起的大厦。哦,现代、古典和山水,竟然在这里和谐地交融在一起。
辗转湖畔,我们终于来到了承露台上,瞻仰张渤雕塑。在塑像前,陈主任讲述了那个传奇的治水故事。两千多年以前,乌程张渤决心继承先祖辅助夏禹治水之功业,筹划开凿一条人工河来消除水患。传说,张渤施展幻豕神术,化作神猪率无数小猪掘泥驮土。不期,忽被前来送饭的夫人发现,张渤避化不及,因羞于再见夫人,便隐居山中不出,从此,俩人再未见面。怀想着那悲壮凄美的传说,我再次仰望治水英雄。你看,渤公昂首挺胸,没有丝毫颓唐,高高端坐在巨大的猪婆龙上,他神情坚毅,长须飘飘,一手直指远方,似乎正在指挥着治水的千军万马。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看着渤公大麾招展的身影,我的心中升起了鲁迅先生的话语。是的,埋头苦干、拚命硬干的渤公就是中华民族脊梁中的一节。远眺东方的城市,一道道新的风景正在生长。发展与和谐,这个时代的主题正在被当代渤公们演绎出一道道人与自然和谐靓丽的风景,书写出一篇篇崭新的时代华章,演奏成一曲曲宏大的时代交响。
从渤公岛归来,我的心中韶乐袅袅飘起,脑海中常常会闪现出一幅幅风光旖旎的湖光山色图。那徘徊于心中的悠然自得,点点滴滴的幽幽思古情愫,还有流连徜徉中的心旷神怡,时时让我回首,催促我提笔写下心中的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