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书,对于社会运行的规律和历史周期律有了一点浅薄的认识。
一切王朝兴衰和社会更迭的根源都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就是集中化和固定化的。
不论是封建王朝还是资本主义,从最初的上升期之后,逐渐稳定下来,经济结构和社会阶层就会慢慢固化,国民收入分配会日趋不平衡,“富者愈富,穷者俞穷”的现象会继续加剧,这不是偶然,这是封建经济和资本主义制度运行的产物。简而言之,这就是自然规律,资源总是呈现出一种集中的趋势。
近几年,大家都高呼机会不再,阶层上升通道变窄等等,其实就是对应着这种社会逐渐稳定的趋势。
1 历史周期
历史周期律,是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都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极端的不公导致社会的崩溃,从而达到新的相对公平,周而复始。
中国的封建王朝历史也向我们表明了这种历史周期的存在。在中国历史循环往复的周期里,几乎每一个能赢得200~300年长治久安的朝代,都是从打破原有社会结构,通过重新分配全国的资源,尤其是土地,形成新的社会秩序和结构。经历一段上升期之后进入稳定期,再就是后面的土地兼并严重而导致各种社会矛盾,进而引发动乱灭亡,直到新的朝代诞生。
1945年7月,黄炎培到延安考察,提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称历朝历代都没有能跳出兴亡周期律。这是中国历史周期律问题的发端。
当时教员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社会主义确实是一个试图打破历史周期的一种尝试,西方国家自己也是在历史周期中慢慢前进,逐渐调整的。
我们把目光放到西方,英法德等欧洲国家无一不是经历过一次次的周期转换的,就算从封建王朝转向资本主义之后,资本主义自身的制度和经济也是存在着周期性的危机的,令人最影响深刻的就是1929年经济大萧条了,它直接催发了二战。
从英国的光荣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之后,在1815~1848年短短的30多年间,西方世界就爆发了三次主要的革命浪潮,分别从地中海地区的西班牙,希腊席卷到法国、意大利和德意志各邦以及哈布斯堡王朝下辖的各地。
我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等等起义也都是一种大趋势下的必然产物,只是各个不同的革命或者战争,会掺杂着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特殊性,比如新民主主义运动时期,不仅仅有民族性的力量,还有意识形态的力量在中间成为主导。
在经历过一次次的社会改革和再分配之后,慢慢地上层精英们发现,如果把蛋糕全部吞下,有可能会被噎死,于是他们采用福利制度,把一部分红利匀给民众,安抚民心,并且通过选举,让普通民众可以期待下次大选把代表自己利益的候选人推上总统的位置,这又减小了直接的冲突的可能性。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三权分立已经成了资本主义国家范本的原因,它可以从制度性的角度去避免很多的直接冲突。当然,任何一个制度或者规则,在长期存在的情况下,肯定都有一些寻找并利用规则漏洞的人,这是不可避免的人性。
2 向上而生
说了历史周期,大家应该明白,这不是什么阴谋的循环,这其实就是一个自然规律。
在热力学第二定律中,有一个熵增原理,熵增加,系统的总能量不变,但其中可用部分减少。熵代表了系统中不可用的能量,熵增原理也就意味着,在系统中不可用的能量总是会不断增加,熵增过程就是一个自发的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过程。
“熵”可以理解为负能量或者负物质,它是消磨你正能量的一种东西。我们身体也是一样的,总是会偏向于躺着,玩游戏,不动脑子,这些都是我们本能的希望寻找舒适,安逸。但是如果你任由你的身体去躺尸,不思进取,渐渐地就会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逐渐消亡。
所以才需要去奋斗,做有意义的能够精进自己的事情,提升自己。前两天看的一本《向上生长》的书,书中作者也聊过一些这个话题。
从某种角度来讲,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具有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即具有熵减的能力。在人体的生命化学活动中,自发和非自发过程同时存在,相互依存,因为熵增的必然性,生命体不断地由有序走回无序,最终不可逆地走向老化死亡。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做熵减的运动,来抵消负面能量对自己的影响。
既然自然规律是让我们走向负面的深渊,那要如何提升自己熵减的能力来对抗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向上
保存积极的心态才是最根本的,如果一个人被负面情绪包围,必然会走向抑郁的深渊而难以自拔。其次,保持自己向上的能力和动力,也就是下面要说的:学习能力。
2、学习的能力和认知的能力
学习是我们的一大利器,我们很幸运的能够将前辈们的经验和知识转化为己用,只要我们能够保持足够长久的学习能力,学习必然会给我们带来知识的复利,基本我们知道的成功人士,也没有一个不是学习能力差的。然后你要有基本的认知能力,知道世界是怎样的,你自己是怎样的,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你能为此付出什么。
3、下笨功夫
现在的知识大爆炸和网络便利,营造了一种快速的文化,让很多人忽视了积累额重要性,其实很多事真的不是什么技巧和方法,基本方向对了,深下的就是下笨功夫,不是有一万小时定律吗?在任何一个领域,有意义的做一万个小时,你一定会有所成就。曾国藩的例子不用再举了,大家都很熟悉。
用贾平凹的一段话来说:我本不善言辞,却忙于人际交往,我本喜欢独处,却忙于奔波劳碌,而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得到那能解万丈惆怅的碎银几两,原来这个世界不允许我们内向。
这其实并不仅仅只是碎银几两倒逼在我们,也是社会运行的规律让我们必须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来抵抗自然消亡。
当你明白世界的真相,请你不要灰心也不要丧气。杀死自己内心的小孩,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