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年第2本《幸福的方法》泰勒.本-沙哈尔

2019年第2本《幸福的方法》泰勒.本-沙哈尔

作者: Hammer王 | 来源:发表于2019-04-13 09:29 被阅读0次

    这不单单是一本书,更是一本练习册。它更是一个梯子,让你从当前的世界来到一个让你无时无刻都幸福的世界。用吴军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提高你一个量级。

    第1章

    获得幸福是所有人的生活目标。那么什么才能让我更幸福呢?

    幸福源于哪里?财富?可是有钱人也有有钱人的烦恼,也不是全部都幸福的。而普通人也可以有自己的幸福啊。结论1幸福不来源于财富。同理幸福也不来源于名望、地位等。幸福来源于你的另一半?可是现在的离婚率高居不下,而单身的人也有不少活的幸福潇洒啊。结论2幸福不来源于你的另一半,同理幸福也不来源于你的父母子女。结合结论1和结论2,幸福来源于你自己本身。

    什么是幸福?快乐,不痛苦,或不断取得成功?又或是别的什么?作者没有给出准确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所以幸福不是向普朗克常数那样宇宙间唯一的存在,并得到所有人的认同。那也就不存在什么"幸福的四个办法之类"的简单而普遍的解决方法。本书讨论的也就是作者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而给出的一些建议。

    “我是否幸福?"这个问题本身就暗示着对幸福的两极看法:我们要么幸福,要么不幸。在这种理解中,幸福成为一个终点,我们一旦达到,对幸福的追求就结束了。但实际上这个终点并不存在,对这一误解的执著只能导致不满和挫败感。

    我们永远都可以更幸福,没有人总是处于完美的生活状态而无欲无求。与其去问自己是否幸福,勿宁去探求一个更有帮助的问题:"我怎样才能更幸福?"这个问题不但吻合了幸福的本义,还表明了幸福是一个长期追求、永不间断的过程中的某一段。比如,我现在要比五年前幸福;我也希望,五年后的今天我能比现在更幸福。与其因为还没有达到的幸福境界而感到垂头丧气,与其浪费力气去苦思冥想自己到底有多幸福,不如认真地去体会和挖掘幸福这一无穷无尽的宝藏,同时去争取得到更多。要记得,追求幸福应该是我们终生的目标。

    托尼·施瓦兹(Tony Schwartz)说的:"微小的成果,要比野心勃勃导致的失败好得多……不要着急,成功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而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的习惯造就了我们。卓越不是一次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每次养成的新习惯不要太多,一个足已。在新习惯被固定下来之前,不要试图去养成另一个新习惯。一旦确定了你的新习惯,就把它们列入你的计划,并且开始执行。

    第2章

    "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和"虚无主义型"犯了同一种错误,那就是坚持自己对于幸福的偏见。"忙碌奔波型"信奉的是"到达谬论",即认为只有在达成一个有价值的目标后,才可以得到幸福。"享乐主义型"的问题在于"快感至上",认为只要不断地享受短暂的快乐,就算没有未来的目标,也可以得到幸福。至于"虚无主义型"本身就是一种谬论,对现实状况的完全误读,认为无论自己做什么都无法得到幸福。他们最可怜,因为他们连前两种谬论中有限的快乐都感受不到。最后一种“感悟幸福型”--永远可以更幸福。
    反思:回顾你的过去和现在的生活,你经常处于哪一个或者那两个类型呢?过去应该是"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居多,现在应该是"享乐主义型"和“感悟幸福型”这两种。

    "忙碌奔波型"不懂得去享受他们正在做的事情还坚守了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一旦目标实现,就会开心快乐。” 忙碌奔波型的幸福也可被称为幸福的假象。这些幸福来源于压力和焦虑的消除,无法长久维持,因为其本身就是与负面情绪共生的。
    "享乐主义型"的人总是在寻找快乐并且逃避痛苦,他们只是盲目地满足欲望,却从不认真地考虑后果。享乐主义者根本的错误在于将努力与痛苦、快感与幸福等同化。享乐主义型梦想中的天堂:不劳而获的生活。实际上地狱,因为没有目的和挑战,我们也许会狂喜,但是过后留下来的就是无尽的倦怠、空虚和沮丧。
    反思:回想一下,你是否有过作为享乐主义者的经历或者一段享乐的生活,这种生活的好处和代价分别是什么? 去芭提雅性都的一个小假期,晚上酒吧的果女,路边的租妻ONS,我以为我会每天都爱爱,实际上并没有。而且后期我开始厌倦这样的买 春方式,现在也会有这样的性 爱之旅想法,但也就是想想而已。
    "虚无主义型"的人是指那些已经放弃追求幸福的人,他们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忙碌奔波型"代表为了未来而活,"享乐主义型"代表为了现在而活,"虚无主义型"则代表沉迷于过去而放弃现在和未来的人。

    要问:“如何才能享受当下的快乐以及未来的幸福。”事实上,期盼无时无刻的快乐只会带来失望和不满,并最终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幸福并不需要一直高涨的情绪,也不是完全没有负面情绪。一个幸福的人也会有情绪上的起伏,但会在整体上保持一种积极人生态度。他经常被积极的情绪所推动着,如欢乐和爱,很少被愤怒或内疚这些负面情绪所控制。快乐是常态,而痛苦都是小插曲。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我们必须明白无论我们遇到怎样的悲伤、考验还是波折,我们都应该为活着本身而感到由衷的快乐。
    反思:回想一下,在某一件或者两件事情中,你是否曾同时体会到当下和未来的幸福 看着AILEEN的成长,读一本有意思的书:幸福的方法。学到某些东西,并且实际运用出来。

    第3章

    作者认为: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正如感悟幸福型所描述的:快乐代表现在的美好时光,属于当下的利益;意义则来自于目标,一种未来的利益。

    情感,快乐和幸福之间的关系。情感是行为的动机。作者给出一个手术脑部情感创伤的病例,手术后智力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情感全无导致人格外冷漠。光有情感是没有用的,要幸福就必须体验积极的情感。

    心理学家纳撒尼尔·布兰登所说,“快乐不是奢侈品,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需要”。

    人的情绪都是有起伏的,完全高涨的情绪是不存在的。事实上,期盼无时无刻的快乐只会带来失望和不满,从而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虽然生命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悲伤的情绪,诸如失败或失去的时候,但我们依然可以活得幸福。

    快乐是常态,而痛苦只是小插曲。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须明白无论遇到怎样的悲伤、考验或是波折,我们都应该为活着本身而感到由衷的快乐并感恩。

    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幸福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

    幸福不只是快感,我们更需要这种愉悦感的来源是有意义的。我们要证实自己的行为确实能够改变世界,而不只是主观感受而已。

    人类和动物的另一区别是,人类是有灵性的。在《牛津英语大词典》里,灵性被称为“真切地感受到事情的意义”。这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巨大差异。我们有能力反思我们的感觉、想法以及行为,我们也有能力清楚地感知我们的意识和经历。
    要过真正有意义的生活,目标必须是自发的,它是为了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标准,或是迎合他人的期望而设定的。当我们有这种目标感时,那种感觉就像是听到了“真我的呼唤”,它也被称为使命感。就像萧伯纳所说,“这才是生命的喜悦,那种为了源自真我的目标而奋斗的感觉”。

    反思: 想想那些对你来说有意义的事,有哪些事可以并且已经为你带来了使命感?你觉得生活中哪些行为和活动是有意义的?

    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过,“真正令人满意的幸福总是伴随着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来改变世界”。
    反思:哪些事可以挑战并充分发挥你的潜力?

    幸福的人不会接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观点,因为他不但享受着他所做的一切,同时也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经历困难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快乐,不再认为快乐是理所当然的,同时对生命中大大小小的欢乐心存感激。对生活心存感激本身也是生命意义和快乐的重要来源。
    反思: 回想一下你曾经遇到的困难,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你在哪方面得到了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年第2本《幸福的方法》泰勒.本-沙哈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ui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