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一本为人处世的教科书,让我们在对《红楼梦》的解读中找到人生真谛、处世智慧。
黛玉与宝钗结为金兰好姐妹后,寄人篱下孤苦伶仃的黛玉就对她敞开心扉,诉说心中的郁闷和忧虑。黛玉对宝钗发出“司马牛之叹”,诉说自己是无依无靠投奔贾府来的,所以贾府的人已经在讨厌她了,宝钗听后以自己也和黛玉一样在贾府的日子并不好过,来安慰黛玉。黛玉就对宝钗委婉提到自家巨额财产一事。

黛玉此时已经长大成熟了,开始有经济意识,她知道宝钗的家庭条件,比孤苦无依的自己优越多了,清醒的黛玉就对宝钗分析道:
“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
面对宝钗有些虚伪的安慰,清醒的黛玉立即做了反驳,我哪能跟你比呢?你比我条件优越多了,咱俩怎么能相提并论呢?接着黛玉举了两个例子来讲自己比宝钗条件差的道理:
我的母亲早早离我而去。这是其一。
你家经济上独立自足,不像我一个人孤苦无依,一应用度要依赖贾府。这是其二。

其实黛玉更想对这个她视为好姐姐的宝钗质疑一件事:林家也是有钱人家,父亲遗留下来的巨额财产并没有落入我的手上,这些财产不知到底被贾府做了怎样的安排?但小心谨慎的黛玉对宝钗说这话时很委婉,有些欲言又止:
“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由黛玉这番话可知,林家的巨额财产一分钱都没有落到黛玉手上,只怪黛玉当时也就不到十岁的小孩子,家里的财产全都只能任由表哥贾琏打理了,自己当时不懂事摸不着,也没有这方面的经济意识,不知他们做了怎样的处理。
随着年岁的增长,黛玉也开始慢慢懂得世间俗务,开始暗暗思考自家财产的去向了。不食人间烟火的黛玉,与宝钗讲论起买卖土地与房产的话题来,她对薛家经济状况一五一十合乎逻辑额的分析,足可见黛玉有清晰的经济头脑。

聪明的宝钗何尝听不出黛玉话中的铉外之音呢,只是她很聪明狡猾地以一句半真半假的玩笑话,很快把黛玉这个很重要的质疑巧妙打发掉了:
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
宝钗听出了黛玉对自家财产去向产生疑问的弦外之音,故此在这里暗示黛玉:别着急呀,即便你林家的财产现在没在你手上,暂时落在贾府保管,将来还不是羊毛用在羊身上,贾府的人会用你家的这笔钱来给你添置嫁妆呢。宝钗是在暗示黛玉,将来你嫁到贾府之外去,贾府还得帮你准备一副嫁妆。

黛玉质疑自家财产的去向,宝钗不帮着她分析,却以开玩笑的话打趣黛玉,操那么多心干吗,你家的这笔钱,最终你嫁给谁,这笔钱会作为你的陪嫁交给你的,贾府的人不会贪污了你家的钱的。难怪黛玉听后羞红了脸:
黛玉:听了,不觉脸红,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
其实黛玉只是人成熟长大后,对自己家巨额产去向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质疑,是把宝钗当做可信任的人才会对她委婉说出来,请她帮着分析分析,可是宝钗却完全不是这么想,轻易转移黛玉的话题,反而讥讽黛玉是想着赶快嫁人过自己经济独立的日子。

黛玉孤独无助,才会把宝钗这样虚伪之人当成知己来倾诉自己的心事,让人感到黛玉在贾府有多么无助与可怜,读来让人心酸。
纯原创,抄袭必究。我是《好看的红楼梦》作者诗绿凤,每天给你新鲜营养的红楼妙解。
红尘三千,不问风雨,只道本真。
更多精彩,请关注:诗绿凤细讲红楼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