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是数据分析、数据又是如何驱动决策的。直到周五早上听到下面这段对话
1. 故事背景
标题的这句话是我周五早上在去公司的班车上听到的,也是一个老同事对新员工说的。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班车上,我左侧座位的一位同事对他旁边的人说:你是营销部新来的张凯吧?
张凯有点迷惑地点头:是呀,你认识我吗?我才来一周呀。
这位老同事说到:我也是营销部的,上周五你们新员工自我介绍,我见过你。
张凯还是很惊讶但非常开心地答到:哇,你记性真好,我们一起介绍的有8个人呢,你都记住名字了呀,真厉害。
老同事忙摇头说:不不,我就记住了你。因为你说你甘肃的,我是宁夏的,所以对你印象特别深刻。
“哦,这样呀,你宁夏哪的呀。”他们就这么一路聊到了公司。
2. 理论剥离
说实话,后面他们聊的什么,我一点都没有听进去。一直在想"你甘肃的吧,我是宁夏的"这句话。
生活中大家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周围有人非常小声地提到了你的名字,哪怕你正在非常专心地工作,当你名字出现的时候,你也能立刻听到并警觉;地铁上,当有人聊到“与你有关的事情“时,无论是你的学校、你的家乡、又或者是你的公司.......你一定会关注他们,不知觉中你就记得了他们的性别、年龄、戴不戴眼镜、穿什么衣服等细节。
这就是认知心理学中所说的选择性注意(理论介绍),也是李叫兽在文章中所写到的,在长期的进化中,为了生存,大脑关心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并且对反差、变化类的信息异常关心。
思绪还是先回到我两位同事的对话,一共8个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做了自我介绍,这位老同事就记住了一位,原因也很简单,就因为家乡是邻省。
3. 案例复盘:
按照选择性注意理论,因为这位老同事是宁夏的,那么与“宁夏”相关的事物机会较容易引起他的注意,虽然8位同事中没有宁夏的,但相比较而言甘肃是离宁夏更接近的事物,也更容易进入他的关注圈(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假设现场有一位宁夏人,那么张凯也许就不会被记住)
有多个维度可以刻画一个人,我将其大致分为3类。家乡、学校、学历等社会属性;星座、身高、健康程度等生理属性;是否谈过恋爱、是否喜欢运动等行为属性。在和客户沟通、写营销文案、产品设计、自我介绍等场景下,我们都可以按照上述理论,将我们想要传达的信息融合对方的G点。
当然,在工作中要用好选择性注意理论,还是有几点要求的:一是要有大量数据、二是要能通过数据对用户精准画像、三是得掌握一定的营销、心理学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