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第9天人间世 心斋

作者: 朱珠_c612 | 来源:发表于2019-04-29 16:28 被阅读3次

《庄子》第9天人间世 心斋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什么是心斋?

你心志专一,不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心去听,进一步不用心听而用气去感应。耳的作用止于聆听外物,心的作用止于与外物接合。气这个东西,是虚空而能容纳万物的。只有达到空明的虚境才能容纳道的聚集。这种虚境,就是心斋。

庄子的功夫不在忌口、

不在荤素的饮食戒律,

而是心灵的斋戒。

且不是论说如何斋戒心灵的大道理,

而是将自我生命投注于修养心灵,

使日益升进的日常生活中。

不执着于入耳话语的动听、刺耳,

多一点体谅、多一点感谢,

用心体贴、洞察那言语所由来的心绪——愤怒、悲伤、惊恐、焦虑、忌妒或占有欲的乱流,

是源自当时怎样的失控,搅扰,再也无法平和的内心。

如果你的心能平静照见,

像照见人人体力强弱殊异,

像照见天日之下草木荣枯有时。

那么再动听的美言、再恼人的恶语。

就能如雨滴声、如云过眼,

自然如四季流转中的一触。

更安静的时候

甚至连同情了解的想法,体贴宽容的年头也平息了。

传统文化中,

举凡医者的诊脉、得道者的修持。

都要求心灵能做到这般地静天宁。

初习者于是只闻见自我鼻息呼吸,

体道者只日益感受弥充丹田、任督、周身的真阳之气。

庄子的心学,

不是境远地偏、遗世独立的静养,

而是立身于最多病患的医门,

最乱国家的疗愈,

点亮最黑暗时代的一盏光明。

原来,想树立一个美好新世界,得从树立自己开始。

相关文章

  • 庄子心斋法

    庄子心斋法(《庄子.人间世》) 原文 “颜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日: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

  • 读《庄子》// 人间世(八)

    庄子·人间世(雅译) 续 颜回说: “颜回未得‘心斋’之道, 实在不能忘我; 得‘心斋’之道以后, 顿然忘去自己,...

  • 守中抱一,心息相依!

    守中抱一,心息相依!——听樱宁子先生讲【庄 子 听 息 法】 庄子心斋法(《庄子.人间世》) 原文: “颜回曰:敢...

  • 《庄子》第9天人间世 心斋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

  • 心斋

    颜回向庄子询问心斋的道理,故事选自《庄子•人间世》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

  • 《庄子.人间世》心斋与内圣

  • 平生未读《幽梦影》,读尽藏书也枉然!

    《幽梦影》清代文学家张潮著的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张潮,字来山,号心斋(心斋一词,来源于庄子《人间世》)、仲子,安徽...

  • 心斋

    《庄子·人间世》有寓言借托孔子和弟子颜回的对话,提出了“心斋”一个全新的概念。并指出这不是祭祀之斋,而是精神上心灵...

  • 心斋

    “心斋”是庄子《人间世》的中心思想,就是要从内心去除求名斗智的心态,做到“虚以待物”排除私心杂念。让心灵减负,保持...

  • 《庄子•人间世》之七,心斋的无上妙用!

    【读经典】 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仲尼曰:“斋,吾将语若!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暤天不宜。” 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第9天人间世 心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xu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