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一个人读过多少的书会隐藏在他的行为里面。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有着良好的气质和谈吐,有着优雅而从容的生活。那么孩子如果愿意一生与书为友的话,估计是很多父母喜闻乐见的。
然而实际上,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传播,很多的知识都以碎片化的形式被我们所接收,阅读似乎变得可有可无,然而在犹太人眼里,阅读是一项值得坚持一辈子的事情。
犹太人在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个母亲都会严肃的告诉他们书里藏着的只会比钻石和金钱都要珍贵,并且这些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然而我们大部分的孩子被沉重的成绩压着,大部分家长的心里被沉重的升学焦虑占据着,我们似乎开始本末倒置,过分关注成绩,而挤压了阅读的时间。
女儿一二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比较稳定,我也比较放心。每天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我也是按部就班的按着老师的要求来做。
而随着年级的增加,学业负担加重,女儿成绩渐渐开始下滑,我也日益担忧。女儿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增加而有所提高,她对学习的积极性与越来越低迷。
转眼就要进入小升初阶段,我心急如焚。给孩子报了阅读班,效果并不理想。
后来看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讲到孩子的阅读能力跟语文能力的关系密不可分,我想到我小时候学语文的时候也并没有花许多的时间,反而是花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在阅读闲书上,
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每年的学费都是爸妈费尽心思凑来的,根本没有多余的钱给我买书看。
02
—
我看的很多书都是旁边叔叔家里的小说。很多都是武侠小说,有些甚至连书皮没有。由于书少,一本书借回来常常要翻个三四遍、四五遍才依依不舍的还回去。
看书的时候也常常是是废寝忘食,连吃饭都得父母喊无数遍才不情不愿的放下。有时候吃饭的时候还在想着书里的情节。
等到五六年级的时候,碰到一个姓易的老师,知道我喜欢看书,借了我看了许多许多的书。那段时间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再也不用没有书看而着急,也是那一段时间,我的语文成绩开始突飞猛进,很多题目几乎不需要多思考就能做出来,而作文也不需要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的拼凑了。
初中时候,我的成绩也算是不错的了。老师总是偏爱爱学习的学生的。我又有机会看更多的书了。那时候看的书不再是武侠类或者小说类的书了,我第一次看到雪莱的诗,不到一个月就将整本雪莱诗集背下来了。
学习似乎越来越来轻松,我有更多的时候来看课外书,我也有了些零花钱可以在小书摊上租书看了。而我的学习也并没有看闲书而耽误。
当我为我的女儿成绩一筹莫展的时候,我忘记了,我也并不是靠着拼命做题和拼命上课而将语文学好的。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黄金塑造期,我开始反思我现在是不是过于强调成绩,而扼杀了孩子的兴趣、天赋和创造力。
03
—
北大钱理群教授说:“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要素就是阅读。”
温如敏教授也说:“阅读最接近教育的本质,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是语文教育之本。”
阅读习惯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理解力运用知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小学学习的重点不应该在成绩,而在于阅读。
6-12岁小学阶段的孩子,不可以把主要将主要精力放在课本和作业里,单一的语文课本不能够满足孩子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知乎上有这样一篇文章,一个女孩子留学北美,学习了四年的英语,可是英文写作经常不过关。她觉得很困惑,四年时间的学习她早已经能够熟练掌握这门语言,只是写作就跟拦路虎一样挡住了她继续向前的道路。
她的教授让她多阅读英文书籍,当她阅读足够多是,她也就能写出来了。
她按照教授说的做了,事实真的跟教授说的一样,她再也不用像之前一样一个字一个字拼凑了。那些文字就想本来在脑子里一般信手拈来。
事实上语文学习也是这样,当孩子们博览群书、海量阅读之后,孩子在课堂上理解课文的能力和在可惜啊运用语文的能力会逐步提高。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能够提升学习的能力,并且能够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内涵,大大提高他们的输出能力。
04
—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在小学阶段将全部时间投入到课本和作业中的小孩子在开始的时候常常能够获得高分,而到了初中或者高中的时候,成绩往往不尽人意;而那些在小学阶段成绩平平或者不甚理想的孩子却因为阅读量大,涉猎广泛而成绩上升颇快,一鸣惊人。
因此我以此安慰自己,让自己从孩子的成绩焦虑中走出来,尽量让自己从容一些,不要过分追求孩子成绩的高低。
父母的态度大大的影响了孩子的状态。当我可以不可以的在意孩子的成绩,而把目标孩子的基础发展和能力培养,让孩子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上的时候,或许真的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愿你也一样,与你共勉。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3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