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便带了全家人,出去做了核酸检测,然后开启家里蹲模式了,倒也不再纠结去哪里玩的事情了。
手机里随时滚动播放,实时更新的新闻,还是有些让人看了很揪心。连2019年底2020年初,新冠肺炎病毒刚出来的时候,都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感觉“病毒就在身边”,开启正面交锋模式。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有时候似乎毫无关联,可细细一琢磨,却也是细思极恐。正如第二遍看《蒋勋说红楼梦》一样,越来越佩服曹雪芹对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每一条线路,每一个故事的用心编织和铺垫。虽然是小说,却似乎也是现实。
不用出去上兴趣课了,不用出去商场娱乐了。那就一家人安安心心待在家里,喝茶看书做做作业,一家人终坐一日的画面,又重新回来了。我便又有了更多的时间,继续阅读我喜欢的小说和诗词。
今日读到宝玉被父亲贾政暴打一顿后,先是宝钗来看了他,后是宝玉半梦半醒间看到了黛玉来了,眼睛哭得跟红肿的桃子似的,然后听着王熙凤来了,就赶紧从后门回去了。宝玉一边应付着嫂子,一边惦记着黛玉,又让晴雯去送旧手帕。
晴雯不能理解为什么宝玉要送旧手帕给黛玉。宝玉也不多说什么,就是叫她去送,不管身上有多疼,想起林妹妹,就忘记了痛,怕她过于伤心,病又加重,催着晴雯赶紧拿着帕子送给黛玉,报个平安。
这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和意会。没有谁可以懂得,也没有谁能参与,无需人懂,也无需人参透。人世间这样的真情,真是让人很感动。
黛玉见到帕子,立马就知道了宝玉的心思,也知道了他的情意,便磨了墨,提了笔,在帕子上开始题诗,让晴雯又带回去。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这是第三首。三首诗全部关于眼泪,看到第三首时,我也很感动。
这时候他们已经搬进了大观园,黛玉也住进了潇湘馆,住所周围都是密林修竹,分外隐逸,像极了世外仙居。
因为神瑛侍者的甘露,绛珠草下凡来还泪,所以黛玉总是要哭的。以前不懂,不知道为何黛玉总是要哭哭啼啼的,现在才知道她用情至深。
其中一句“湘江旧迹已模糊”,说的就是湘妃竹,关于舜的典故。舜帝死后,娥皇女英两姐妹也是两个夫人,一直流泪,眼泪滴在竹子上,后来的人们便把如斑斑泪痕般的竹子成为湘妃竹。
每次看到此处,我就想起离家不远的韶峰山。因为小时候便数次攀登这座山,并且在山上的寺庙里,听过舜帝南巡和娥皇女英的故事,为她们的深情感动。
我们家屋后以前也有一丛斑竹,而且听说种竹子,就要把孩子打一顿,流一些泪,以前不知道为何,大有可能是为生斑竹。但毕竟孩童的泪,是满含委屈的,而夫人的泪,却是满含思念。
要从山脚爬到山顶,起码要四五个小时,而且每次都是清晨就爬,几乎要到大中午才能到。我有一位旁系的姑妈嫁到了那个半山腰上,那时候她的工作也是在韶峰顶上,所以经常也会跟着去,总之不记得爬过了几座山,时而上时而下。
山中清幽无比,若是一人爬,心中还有些惧怕,但跟姑妈家几个姐姐妹妹一起爬,就不觉得孤单了。
爬到山顶上,有一座寺庙,香火很旺盛,可以远眺家乡。寺殿有一门联:“舜帝南巡奏扬韶乐传天下;红日东出播种福田在人间。”
“寺庙厅正中南向塑有舜帝金身,北向则为娥皇、女英。舜帝显得雍容慈祥,二妃眼含凄切。舜帝左右靠墙处,有彩塑四大金刚,三面墙顶塑有二十四位诸天、十八位罗汉,神态、装束各异,栩栩如生。”
儿时的记忆已经模糊了,虽然已有多年的索道和公路,但再也没去过了。所以庙中情景,已没有太多感知,唯有远峰绵延,青山翠绿,印象深刻。此处便引用了搜索来的一段描绘。
仙女庵后有凤仪亭,正是说的舜帝南巡时,奏响韶乐,引来了凤凰,后一直跟着舜帝继续往南。舜帝在九嶷山升天后,凤凰又回到了韶山。两位夫人垂泪追赶而来,一路便留下了湘妃竹。
所以我听说的版本,不是蒋勋老师所说的河边的竹子,而是山中的竹子,但她们兴许是骑马而来,河边也哭,山中也哭吧。听闻韶峰有你,千里来寻,真是让人感动。
古有湘妃泪,近有黛玉泪。虽皆为传说或者虚构,但总也是情深意笃。偏偏又有宝玉给她姐姐省亲别墅题的“有凤来仪”,让我不得不怀疑曹雪芹是否也到过韶峰山,或者只知舜帝湘妃佳话。
不管怎样,每日读书,每日一句,总能引发心中无限遐思,也是聊慰着碌碌终日。
书本太多,看着《蒋勋说红楼梦》,又顾着《伽陵诗词稿》,读着叶先生的自序,又看到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看到了陶靖节的诗词,又拿出了《简朴生活读本》,又想着还有300本的《大家小书》。真是如五柳先生一般,“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只是与他们不同的是,未曾有大作为,也无所谓隐逸,只是在一个城市的角落里,读书写作分享心得而已。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6735/053563a75c5c41d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