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来今天是打算解读下《游戏改变人生》这本书的。由于看了学姐今天的点灯,觉得很有启发,所以今天的点灯,我想以她的分享做个小拓展。
并借此回答一下下面这个问题:
如何做一个内心丰富的人?
在这里非常感谢学姐的分享。
①改变是一个过程,重要的是让自己开始。
原理:沉没成本效应
举个平常一点的例子,你准备去上班,需要等公交车,也可以打车,但是比较贵,需要50块钱,但是公交只需要2块。毫无疑问,你选择了等公交,你等了十分钟,公交还没来,有一部分土豪等不住已经打车走了;你决定继续等,等到第二十分钟,公交还没来,又有几个土豪打车走了。你杠上了,你决定继续等,“我就不信我省不下这四十几块钱”,于是你又继续等到第三十分钟,公交还是没来,于是你继续等,第四十分钟,第五十分钟,最终等了一个小时,然后公交还没来(哈哈,你肯定要炸了)。这时候你怒了,想直接打车走人,但是你脑子里的一个小人告诉你,如果你选择打车,你之前等的一个小时就白等了,并且还要多花48块钱。而你继续等,再多花个几十分钟,可以省下48块钱,也不会让之前的等待白白浪费。
然后你会选择打车,还是继续等?
我不能说你一定会继续等,但至少在很大概率你会选择继续等。
在这里,成本就是时间,公交没来,你投入的时间就沉没了,也就是投入的时间没有得到结果。但是你会选择继续等,因为只有这样,你的努力才不会白费。这就是沉没成本效应,努力了很多还没等到最终出结果,你就会继续在这件事上继续耗下去。
它的潜台词就是:“既然来都来了,就干脆再坐坐。”
从这里可以得到两个比较实用的推论。
一是,当你发现你做的这件事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时候,即使之前投入了再多时间再多精力,也要尽早放弃。否则就陷入了沉没成本效应的陷阱,在自己认为没有意义的事情或人身上,一直拖延始终放不下,到头来就是一场空,没做成自己想做的事,还白白浪费了人生。
二是,当你想要做某件事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你要尽可能早的开始,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这样有助于你坚持下来,既然你都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又岂能轻易放弃。
补充说明:路骋《用得上的商学课》有兴趣可以听听,樊登读书app的知识超市里有,然后我的百度网盘有盗版资源。嘻嘻。
②人际关系多元化。
关于同学聚会,其实学姐抛出了一个问题,就是聚会时,和周围的人不熟悉,只能一个人默默呆在一边。很尬。
这种情况,我也曾经历过,确实很尬。
因为人的天性偏向于那种让自己舒服的关系。
这个我也不知道用哪个理论模型来解释,(可能源自童年时与母亲的不安全依恋关系。)如果读者知道,还请指教。
不过解决办法倒是有个理论模型。
就是人际关系的多元化。这个理论的出处是陈海贤的《了不起的我》。
(在写这里的时候我又回头看了一遍,原书的174-180页。)
原文:①自我是在关系里发展出来的,如果没有更丰富的关系,我们就很难发展出丰富的自我。
这需要你能够不断探索新的关系,发现更多可能的自己,而不是被绑在某段关系或者固定在某个角色中无法动弹。
这里所说的是,人之所以会在关系里尴尬,就是是因为他的关系自我里,没有能够适应这种关系的自我,所以会尴尬。
而让自己减少这种尴尬的办法,就是让自己保持开放的头脑,去积极接触新的关系,而不是束缚在旧关系的牢笼里。(这里当然不是说抛弃旧关系,而是不被旧关系束缚。)
说到这里,就要反思自己了。
发现自己也有很多时候不敢去接受新的关系。比如一段恋爱,总是怕这怕那,思前想后;比如和学生会的学长学姐去面对面地交流,也是怕这怕那,思前想后;比如,当与同学关系发生变化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应对,经常下意识地选择逃避。当然这不仅仅是怕自己尴尬,也是怕对方尴尬。
这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经历的东西太少,接触的人太少,导致我所处的关系太单调,自我也不够丰富。所以很多时候,很多想要结识的人,就不敢去结识,错失了很多机会。
学姐所说的,参加聚会,一定记得要有个熟人。
我想带熟人这可能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这样我们可以从熟悉的关系里去接触新的关系,这样内心的担忧也会变少,去建立新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容易。
最后总结一下,所谓人际关系的多元化,也就是自我的多元化,也是自我的丰富。
丰富自我,读书是一种渠道。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和不同的人,建立不同的关系也是一种丰富自我的渠道。
③如何做一个内心丰富的人?
基于以上谈到的两个话题,想了想,恰好就能回答我在文题抛出的问题:如何做一个内心丰富的人?
当然你可能会问,我现在这样也挺好的,为什么要做一个内心丰富的人?
借用一下得到每周新书盘点主理人陈章鱼的话解释一下:现实世界里,这一天是遇到好事还是坏事,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控制。可是丰富的内心世界,让你多了一袋儿砝码,不管现实中这一天是怎样的,你内心的天平永远能保持平衡。
今天,卷卷学姐也和我提到一个问题,就是问我如何让自己变得博学,我想博学本质上也是为了让内心更加富足充实。所以在这里可以一并把这个问题给回答惹。卷卷学姐看看合不合口味啦。
首先我想说,丰富自我不一定要看书,其实电视剧电影、游戏和书一样,都是在给我们创造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反过来会丰富我们的内心。
区别就是,他们各自创造的世界不一样,《娱乐至死》也说到过,媒介的不同决定了信息能够给我们的感受的不同,所以给我们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刷剧打游戏都不难,所以我不再赘述,这个大家都会,哈哈哈。重点谈谈读书和丰富社交关系。
①不是我推荐你读了一本书,就能从此爱上读书的,我想说,即使我现在读了这么多书,也还不敢百分之百地断定自己就真的爱上读书了(虽然我对外都说我喜欢读书),因为读书对我来说始终是个辛苦事,它并不比打游戏刷剧来得更轻松愉快。
如果让自己更好的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方式是刷剧打游戏的话,那我宁可不要读书。
读书已经成了我的习惯,当我读得足够多的书后,就愈发觉得自己要继续坚持下去。如果你在某个领域做的比较精深或者投入得比较多的话,就能理解我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②丰富人际关系,也是丰富自我的一个方面,第二部分已有阐述,所以这部分不再赘述。
改变是一个过程,重要的是开始。对!如果你真的想做这件事,就找一本感兴趣的书开始叭。
后话:
我很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我其实特别羡慕那些性格比较随和的人,因为和这样的人相处会很舒服。说来觉得好笑,反过来,人家却在羡慕我,羡慕我读的书多,感觉啥都懂。
话说回来,我也愈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个个人的认知的局限性。
你看不到的可能正是人家看到的,而你看得到的可能也正是人家看不到的。每个人都像是黑暗中点着一盏孤灯的夜行者,都只能看见那有限的一隅之地。
我想这也是点灯的意义所在,为了能让自己突破认知的局限,从而发现更多的可能。
好吧,今天是点灯的第七天。
以上阐述的观点仅仅作为一个观察问题的角度,也就是说,供读者参考叭,是非对错需自行斟酌,毕竟你的人生始终在你的手里。
互相学习,彼此照亮,共同进步。
愿你读后有收获,也欢迎反馈和交流。
继续加油叭。
2019-12-28
周六阴天
于东华理工大学一隅。
戴世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