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9年仅剩3天,文字作为记录生命的一种手段,促使这几年的我更加饱满。从16年开始养成记手账的习惯,码下的文字已近十万。
我忘了是从哪摘录的这句话,觉得挺适合当下的心境:“你喜欢的一切,都是在为你想要的生活发声。或许有一天你会忘记曾经的自己,但是那些你爱过的人和事里,都扎实的记载着你遗忘的美好,它们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搔你的咯吱窝,戳你的泪腺,你忘记的,它们都还记得。”
今年读了很多书,也在无数个夜晚跟自己对话,想要自己逐渐世故的心保持一份柔润与敏锐,还好,一路走来,它确实变得更好。
文字也是一种自我出离的方式,能让我暂时放下烦恼,让头脑回归清醒。
![](https://img.haomeiwen.com/i2467877/ae4a2c80143b6812.gif)
回望18年,那时物质(主要是金钱)的压力着实让我慌乱了好久,我一度有点动摇自己该前进的方向,生存在这个社会该实现的自我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别人问我,你究竟想要什么呢,那一刹那反倒什么都不想要了。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黑盒,哪怕再怎么靠近,终究是无法清晰精准的知道别人想些什么的。所谓的心灵感应,更像是为了和某种远洋生物在灵魂光亮的午夜拍手做歌,然后向着丰满而陌生的时间,表演自己拙劣的幸福感。后来,我再也不轻易的说一些感同身受的话,在读佛学相关经典的讲解中,我亦知晓了一点,起码文字,更多的是跟自己说,我啊我,我究竟想要些什么。
是的,也许还有很多人,过了一辈子都不清楚他们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他们也平安的走完了这一辈子,难得糊涂。
但有时候思想就是这么一个奇妙的东西,就像一扇窗,一旦掀开了帘子,透进了第一束光,我就再也无法当那扇窗户不存在了。
更何况,别人的看法,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我想要的东西很多。
我想要尽早的实现财富自由,这样才能在买一些生活必需品的时候,不必为了顾及我妈的感受,而逼迫自己去做选择。
我从小就喜欢车,我总开玩笑跟我妈说,等有钱了,我想买一辆性能车,开得快就好,现在的车真的是太慢了。我妈总笑着说,没事,有这么一天的。
我想要事业有成,能为身边的人树立一个小的榜样,自食其力,活得体面。
我想要为我妈换一套大点的房子,让她有闲钱追求自己的人生。
我想要的这些,俗气点说,都跟钱有关。
我不喜欢跑步,亦不喜欢运动,我之所以坚持了这么多年,只是因为我担心我想要的还没到手,身体先行老去。
可这些问题颠来倒去,我又倦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467877/5d682046898b757b.gif)
我究竟想要什么呢?
我总会回过头看那篇《无题》的文章,我也常会回头看在简书码的第一篇文字。我总忆起那个杭州的夏夜,我孤身一人,我想要什么呢?我不过是想要一个知心的人,她出现,能看穿我外在的一些的东西,喜我所喜,哀我所哀吧。
只是这个人仍没有出现。
我偶尔会想起我的前女友,想起17年她在我心里种下了一朵情欲的花骨朵儿,而后我又把它拔去。18年的苦难,最终让我俩都选择了放弃。
这一年独身的时间转瞬即逝,我才发现,哦,原来她也不是那个人。
我在与自己对话的同时,时常感到孤独,是刻到骨子里的那种孤单感。
只是年岁渐长,我几乎不与其他人主动去诉说。不论是亲密的朋友,还是不亲密的熟人,我在社会里扮演了一个积极向上尚且体面的角色。
我把这些孤单的萧寂感,几乎都留给了自己,倾诉给了一些不存在的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467877/5f4e9bf0a3e8486b.gif)
简书里面还有很多没发表出来的文章,我看着我写的小说框架,我看着那些我摘抄的文字,我看着那些最真实的七情六欲,偶尔又会陷入自我怀疑中。
这一年我过得隐忍且简单。我回看这一年写的文章,这一年的读书笔记,我发现这一年的快乐,大多数其实跟钱没太多关系。
佛学里说万物皆空,一切如梦幻泡影,仔细想想,何尝不是呢?否则,我无法解释我今年的所遇所想。
那我为何又要去追求呢?这是个奇妙的自我辩论。
但我总是不甘心的,我想可能是因为在物质上,在精神上我的目的还没达到吧。
也许到老我腰缠万贯,相爱之人亦无情背叛,我才发现,确实这些外在所要,皆是虚妄。真正的快乐,就是我这一年所得。
但我仍要先到达到那个境地吧。
毕竟吃不到葡萄就妄语葡萄不好这个认知有多蠢,是从小我就认可的真理之一。
言尽于此,还能说什么呢?
这仍然是无数次孤单夜晚中的一次稍显枯燥的自我对话。
但这夜晚我觉得值得。毕竟,路不要紧,保持走要紧。
![](https://img.haomeiwen.com/i2467877/20fdd94c338a9c21.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