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代传统的主流观点认为,养儿育女这件事可以轻易塞进繁忙的生活中,但这往往是有代价的。如果你不把孩子当“人〞看待,而是把他们当成“事情”来处理,不去了解他们的感受,你会发现,孩子十几岁或成年后,你想跟他们交谈时,他们却不太想理你。
我们与孩子之间天生有一种情感上的羁绊。如果你即将迎接新生儿或已经为人父母,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把眼光放长远。从一开始就把他们当成“人”看待,当成培养终生亲密关系的对象。
为人父母后,开始和孩子培养一种关系,那种关系会逐渐进化,而基础是在怀孕时候奠定的。孩子开始独立自主,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及伴侣后,如果你们习惯了关注彼此的生活,互相分担优虑,那么你们的关系会持续紧密。
亲子关系一般是如何开始的?宣布怀孕后,几乎每个孕妇都不可避免地遭到这些信息的轰炸。看到那么多规则与建议,可能会因此以为真的有所谓“最佳的” 怀孕方式,你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相信,真的有完美的父母能生出完美的孩子。
其实这种思维非但对亲子关系毫无帮助,还可能干扰亲子关系。
不必追求不可能的完美,怀孕与亲子教养并不是你要完成的“工作项目”。你需要思考如何谨慎对待那些怀孕规则与建议,有些建议可能真的有帮助,但遵守所有的规则并做好所有的预防措施,会给人一种错觉:你以为你可以掌控怀孕过程,或掌控你遗传给孩子的染色体与疾病。
当准妈妈们发现自己没有遵守某些建议时,可能会陷入恐慌。例如,在英国,有人建议孕妇不要食用未经高温消毒的乳制品。如果你在怀孕前吃了一些,就会担心自己感染了可怕的病毒,因此伤到宝宝。
但事实上,怀孕是不可能做到完全安全的,因为怀孕本身就是一种风险。你的孩子可能有异于大多数的孩子,因此不符合那个严苛的 “完美” 标准,但你是在创造一个“人”来关爱与呵护,而不是在创造“艺术品”。
怀孕可能面临孩子畸形或夭折的风险。对于这种风险,我们都无能为力,任何魔法也帮不了,无论是避免压力或避开任何禁忌都于事无补。
所以,如果你很开心、很放松、吃得好、很乐观,是你和孩子都向往的美好未来的故事。必要时,把感觉从恐惧调整为乐观。不要总设想胎儿会出现什么意外的状況,把心态放轻松,为亲子关系打造最好的基础。
你应该把焦点放在那些会顺利发生的事情上,而不是你听到的恐怖故事,或是别人难产的故事。
好心情是会影响胎儿的。把注意力放在你不想去的地方,会使你的心态更正面积极对孩子抱特乐观心态,是一种必须养成的习惯。同样,孩子也需要你的信心,才能茁壮成长。
安妮•墨菲•保罗 在《胎内人生》一书中提到了一项实验。研究人员请一百二十位孕妇描述胎动的情况。如果孕妇知道怀的是男婴或女婴,她们用来描述胎动的语言有显著的差异。常用手女性胎儿的关键词是“温和”“翻滚”“安静”,常用于男性胎儿的关键词是 “活泼”“有力”“拳打脚踢”。孕妇不知道胎儿性别时,不会使用这些常见用语。
你如何看待胎儿,也会影响未来的亲子关系。你会把胎儿想成寄生虫、任性的人侵者、负担,还是未来的朋友、小天使、上帝的礼物,这可能会影响你们未来的亲子关系,也会决定你究竟是担心看到孩子出世,还是期待与孩子见面。
练习:你对胎儿有什么想法?
当你想着胎儿时,观察你自己的状况。想想你是怎么看待他的,以及你的看法可能对末来的亲子关系产生什么影晌。这可以帮你选择,你要以什么方式和这个尚未谋面的人建立关系。
对胎儿说话,大声说出来,以强化你们的关系。怀孕十八周以后,胎儿就能听到声音。你会听到自己的声音,了解你和胎儿的关系,那可以帮助你更清楚地知道你为这段关系带来了什么。
坚持这样做,宝宝出生时,你就会养成跟他说话的习惯,也会习惯把他当成一个“人”看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