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鸿章传》第2节

《李鸿章传》第2节

作者: 在路上才会看到最美的风景 | 来源:发表于2020-02-25 06:44 被阅读0次

    上回我们说到李鸿章小时候家里穷,但终于努力挤进了国企单位。虽说在每个地方上班都不容易,但等着李鸿章的是一路高升。

    在这里,先说一下当时的局势。咸丰守着祖宗流传下来的烂摊子,愁眉不展。内部官员贪污腐败,外有造反洪秀全的太平军摇旗呐喊,还有一股欧美的国际势力蠢蠢欲动。是对内呢?还是对外?

    所谓时势造英雄,三国有诸葛亮,在乱世的茅草屋里过不安稳,就出来帮刘备打打酱油;清朝有李鸿章,在动乱的小乡村里,不能睡好觉就投奔曾国藩好好取经。

    咸丰决定先搞定家庭内部矛盾,于是派兵平乱。其中一支湘军由曾国藩率领,将江浙的部分反贼赶跑到了上海。

    上海抵御的负责人吃不消了,马上请求支援。

    咸丰派曾国藩去,曾国藩实在分身乏术,就让得力干将李鸿章前去。领导派给下属的工作,有时候看起来困难重重,其实每一个都是一个机会,是日后成功的垫脚石。

    李鸿章这时还是个新兵蛋子,虽饱读诗书,但实战经验还是不够。他突然得到单干的机会,虽然特别开心但有点懵。还好有善解人意的曾国藩老师,他教李鸿章通过看相挑选士兵,还将身边的精兵强将点给爱徒,并讨论如何救援上海的细节。

    想要成大事,总是要迈出第一步,李鸿章回家乡招兵。当时国家动乱,就算小地方也有自己的民团,抵抗流寇侵袭。李鸿章一看,实战经验丰富,团队默契也杠杠的,妥妥地就收下了,并取名“淮军”。

    不过地方保安和国家特种精英比还是差了点,于是李鸿章带着队伍来见曾国藩。恩师以他们营的规章制度进行训练,分发武器装备,配备干粮,重新打造这批队伍,提升战斗力。

    当咸丰帝去世,他儿子小同治上位时,李鸿章的队伍也训练的差不多了。李鸿章带着八千人,浩浩荡荡地前往上海。

    当时上海有防兵薛焕,还兼职外交官,另有“常胜将军”华尔,带兵守松江。他是混血儿,所以他的部队是先进的混合洋枪队。

    而上海的敌军没有住的地方,就发动猛烈强攻。李鸿章让同事们挺住,等他过去一起围攻,一网打尽。敌军看准他们最弱的防护口南汇、嘉定,进行强烈攻击,终不负有心人,打下来了。但屁股都还没坐热,李鸿章便率兵前来解救。其他营的人像是看到了希望,也一窝蜂出来,和李鸿章一起形成夹击之势。

    敌军成了汉堡包,被李鸿章一口干掉,上海的危机解除了。但李鸿章的军队却遭到了华尔他们的嘲笑——淮军穿的太土了。

    外貌是天生的,但衣服可以穿的好看点,这样有面子啊。李鸿章也这么认为,但他觉得士兵的好坏并不只是看他的服装,而是士兵有没有打胜仗的自信心。而一个好的军队,有没有军纪、军魂、军魄才是至关重要的。

    勇敢坚毅的表情,严格的军纪,坚定的信念和勇气……这些都不是华丽的衣服所能比拟的。欧美的军人看着淮军,都变得肃然起劲,华尔的军队也无不动容。

    李鸿章初来乍到,听着看不起的言语,没有马上脸红脖子粗地去争论,也没有勉强附和显得卑微。他就是挺直身子,不亢不卑地告诉大家,他带的是一支好军队。他谨记老师的教诲,不能和洋人硬对着干,也不能完全依赖洋人。

    诚心相交,如果太黏着对方,会让对方看不起。当自己有实力的时候,不仅对方会自己靠过来,四周的人还会自动围过来!这不,他们还获得了一批西洋武器。

    李鸿章不仅解救了上海,还顺带帮了曾国藩。当时曾国藩打南京,而南京和江浙两省又是邻居,因为他们都成功地驱赶了敌人,才避免敌军把他们前后夹击“包饺子”。

    有时候帮人就是帮自己,可有些人就是想着自己,去祸害别人。

    李鸿章和华尔经常并肩战斗,但在浙江共同退敌的时候,华尔不幸战死。本着“天下不可一日无君,部队不能一日无主帅”的原则,白齐文马上继任主帅之职。没曾想到,他竟然是个小人。

    当时打仗没什么钱,白齐文觉得对着干没好处。于是,他便私下联系叛军李秀成作内应,让道台杨坊开城门,请叛军进城。杨坊不干,他便乘机索要百万两银子,当然这钱是拿不到的。但他不死心,临走的时候还抢了四万两银子。

    李鸿章一听便坐不住了,这事不能就此作罢。虽然白齐文的职位,是外国人封的。如果明着挑明,就是不给他们面子,有可能就会引发国际战争。但李鸿章不管,来到英领事馆交涉。

    这事,就是对方理屈。外国的领导罢免了白齐文,赔偿被抢的钱,再换英国将官戈登代替。

    这是李鸿章第一次和外国办强硬交涉,当时的人们都拍手称赞。有时候该霸气的时候就该霸气,尤其在面对国家问题的时候。有作家“浅浅的心”说道:“硬气才是骨气,包容不会被当成善意,而是会被外人认作怂。”

    白齐文见事迹败露了,就将反叛进行到底。他当李秀全的军师,但李秀全不听。 总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时候,李鸿章趁此机会,和戈登一起联手,围攻常熟,擒贼七千。

    陆路被堵了,就打水路,李秀全调集了十万的兵准备打水战。他还沿着河道,做了无数的碉堡,尽捡一些运河险道,拆了桥梁,准备大炮。他要给李鸿章颜色看看。

    不过“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李鸿章派人收集木头造桥,半夜偷袭,南北夹击,各个击破。敌军瞬间溃不成军,淮军大胜。接着,李鸿章就追着李秀全打,跑哪打哪,自此淮军威名天下。终于在嘉兴常州,李鸿章平定了战乱,被封了个太子少保的官做做。

    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北方由几波小团伙叫“捻”和太平军有勾结,虽然太平军倒台了,但他们的气焰依旧嚣张。

    朝廷派曾国藩前去平乱,但曾国藩这时已经只剩一把老骨头,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但皇命难违,可就是久攻不下。十年过去了,朝廷没耐心了,又派李鸿章去。真是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的,是李鸿章的就是李鸿章的。

    其实曾国藩用包围的计策消灭“捻”的方法是正确的,只不过当时人力有限,就是画不出圈,围不住。当时没吃的,又没钱,干这事的手下们就没热情,有些人还暗中给曾国藩“穿小鞋”,所以这事就一直干不好。

    但十年过去了,对方也撑不住了,疲惫了,正巧赶上李鸿章接替岗位。他用的也是曾国藩的方法,画一个大圈,套住他们。敌方在哪里,附近就会有朝廷的兵形成大的包围圈,套一个,灭一群。这种化整为零的方法,有效地截击敌方,让他们首尾不能相连。

    “捻” 是到处流动的土匪,分散各地。他们抢了就走,从不停留很久。当时生意不景气,有好多人都加入了这一锤子买卖,使其势力不断扩张。但终究还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遇到了李鸿章,迎来了他们的末日。

    鉴于土匪的“繁殖力”太快,所以要打,就要一网打净。如果要荡平东、苏、皖、豫、鄂五个省的“捻”,就更要讲究计谋策略。如果一上来就开干,对着打,很容易就会被对方干掉。兵书上说,虽然流氓干不过警察。但是流氓经常来一群,警察就是几个,数量上没有优势。而且流氓随处吃,但警察只能吃自己的干粮,常常饿着抓贼。

    虽然看起来正义的一方满满都是劣势,但正义从来不缺席,还是有方法的。

    敌方快,李鸿章就以静制动,一方面慢慢地跟着他们,另一方面筑起城墙,形成较大的包围圈,把他们都圈在里面。他还利用彼此距离遥远,通信不发达,采用反间计,离间彼此,再利用包围战,各个击破。

    四月,李鸿章找了各地管辖的头头作帮手,淮军还和当地百姓组织的民团,建造长墙沟壕来阻截敌人。一部人干的时候,一部分人睡觉。己方倒班制,有充足的休息,但寇匪就处于24小时紧绷的状态。当敌人一鼓作气想要干掉他们,他们就躲在自己造的墙后面,还时不时出击,让寇匪毫无反击之力。

    五月,寇匪吃不消了,他们去的每个地方都被李鸿章的军队截击。李鸿章还利用黄河涨潮的时机,将包围圈逐渐缩小。一边是河,一边是截击队,层层包围,寇匪插翅都难飞,真的是穷途末路了。

    六月,李鸿章渐渐逼近敌方老巢。寇匪逃的逃,散的散,但全都被李鸿章一个不剩地抓住。

    有趁机溜走的,都被沉在了河里。历时半年多的时间,这批造反的小团伙一律消灭干净。

    李鸿章终于平定了“西捻”,而中原也将有一段时间可以过安生日子了。八月,他回北京复命,享受加官进爵的待遇。

    有人认为李鸿章就是运气好,捡了便宜;也有人认为是李鸿章的真本事,他做事不冲动,凡是考虑详细,才能料事如神。他在军中十五年,都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如果真是运气,那运气真的爆棚。

    其实一个人的成功,它往往不只是一个人的功劳。李鸿章能有幸遇到他的恩师,承蒙曾国藩的指点,认真听取他的意见。而且,李鸿章看事情会有自己的思考,不老依赖老师,做事会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他还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淮军,陪着他走南闯北。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会和李鸿章一样幸运,会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获益良多的老师。我们也会和李鸿章一样坚强,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会想办法,守护自己想要守护的。

    而明天,我们将继续为您讲述李鸿章参加洋务运动时,又会坚持什么样的初心呢?

    关闭

    书籍简介

    本书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

    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发迹,随后创办洋务运动让他的声望达到顶点。但在甲午海战中,他苦心经营的海陆军全军覆没。而当时日本各国已经开化,民众在世界眼光和参政热情上已经大大领先,可满清政府仍然禁锢民智民力,失败也在所难免了。

    洋务运动的失败宣告了李鸿章创办的“官督商办”的官僚资本主义也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官僚既不懂工商业的技术和管理,反而把它当作渔利的工具,这使得企业没有效率,压制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限制了他们的参与热情,窒息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

    作者还把李鸿章同古今中外的要人如: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了对比,指出了李鸿章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能够忍辱负重。但是由于他没有长远的眼光,不知道为后世立百年大计,仅满足于修修补补,而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国民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因此在现代国际竞争中处处落于下风,处处受制。

    最后作者忧虑地说:“在晚清政府中李鸿章是最具有世界眼光、最有能力和品格的一个人,尚且不能避免失败的命运。今后内忧外患的风潮,将要比李鸿章时代还要严重数倍,但要想再找一个像李鸿章这样的人,也几乎不可能了。”

    目录

    全部课程 >

    同学们还在听这些课:

    换一换

    精选学习笔记 / 15

    发表学习笔记

    灯塔

    06-11 09:00

    李鸿章接受了老师曾国藩的经验教训。不和洋人硬怼,也不完全依赖洋人。自己有理也敢于和洋人讲理。

    我记得捻军是农民起义军,但农民军缺乏政治纲领和政治领导力。李鸿章刚好相反,实业救国富民。不急不躁,不走极端用结硬寨,打巧仗的方法,耗死了捻军。

    32

    分享

    随缘超恒-边湛钧13203703080

    06-11 06:34

    李鸿章平定叛军,回京加官进爵,15年顺风顺水,虽有运气和机遇,但是最主要的因素,离不开恩师,曾国藩的点拨和教诲。

    所以,大成功者,除了机遇和平台,离不开贵人的指点和帮助,时势造英雄一个人抓住机遇,成功往往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33

    分享

    Chris

    05-21 22:34

    硬气就是骨气,包容不会被人当做是善意,而且会被人当做是怂。

    你上司交给你的任务或许困难重重,但那日后就是你往上爬的阶梯。

    对于别人的耻笑或是尊敬,要始终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把握好其中的度。

    19

    分享

    好学者

    04-24 14:31

    独挡一面的机会来,李鸿章得到恩师曾国藩指点亲帅自己训练的淮军赴上海攻打李秀成的太平天国军队,首战告捷,乘胜追击终于灭了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在北方平捻军10年无果,朝廷又派李鸿章代替曾国藩,经过李鸿章精心安排不久彻底灭了捻军,受到朝廷封官进爵

    35

    分享

    钟玲18296774695

    04-23 22:24

    1.硬气才是骨气,包容不会被当成善意,而是会被外人认作怂。

    2.做事不冲动,凡是考虑详细,才能料事如神。

    3.其实一个人的成功,它往往不只是一个人, 离不开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获益良多的老师。

    79

    分享

    04-23 20:59

    李做事沉稳,不与人争一时长短,遇到长枪对华尔的调侃,他没有反驳,也没有附和,而是率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鸿章传》第2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ga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