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既然有那么多不可把控的外在事物,那么我能做的事是什么呢
努力的做自己的影响圈的事情
七个习惯:
底层: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个人领域的成功)
依赖型人格→自立(独立)型人格
中层: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公众领域的成功)
人生三个转变阶段:依赖型→独立型→互赖型
上层:不断更新(保证自己不断地螺旋式上升)
思维定式→思维转换
当脑子中被植入了一个预先的概念的时候,就很难做出客观的判断。
如果不能对自己的思维定式进行反思和改进,就会永远生活在既定的节奏和循环当中。
如:用一年的工作经验用了十年
换一种思维和角度来看待事情的能力是非常强的自我进化的能力
习惯
三个东西的结合体:知识(知道怎么做)、技巧(会做)、意愿(想做)
改变习惯最难的是开始的几天
人生以什么为核心,什么是不变的东西
灯塔:原则 以原则为中心构建看待世界的思维定式
一、积极主动
主动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把精力放在影响圈而不是关注圈
1.选择
什么是人类终极的自由?——《意义的呼唤》
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况,你作为一个人,永远都拥有选择的权利
从刺激到行动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空间,叫做选择。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伤害你,除非你同意
三种决定论:基因决定论、心理决定论、环境决定(责任向外推)
打破社会的惯性,换一种方式来看,不要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自由。
有选择的支撑: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和独立意志
2.影响圈和关注圈
影响圈:做了事力所能及可以改变的东西
关注圈:只能评论发表意见生闷气,但是没有用的,改变不了它的东西。
把精力放在影响圈中做事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平静祈祷词
万能的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东西;——关注圈
万能的上帝,请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东西;——影响圈
万能的上帝,请赐予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的不同。
两者根本的区别,在于你对它的态度。
二、以终为始
明确目标、明确自己人生的中心(原则,而非具体事物)
每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面临着两次创造。一次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来(领导——知道去哪,知道做这件事是好的),一次是在实际生活中创造出来(管理——把这件事做的更好)
学会改写你的人生剧本。
比如:如果你死了,人们参加你的追悼会,他们说些什么。希望自己以什么样的姿态离开这个世界。撰写个人使命宣言,即个人宪法。一辈子要遵守的那些基本原则、方向、目标是什么。
绝对不要以片面的事情为中心,以原则为中心,全面推动自己的人生。
一个以原则为中心的人,对自己的选择胸有成竹,无论结果怎样都能专注于此,并且心安理得,内心没有羁绊。总是见解不凡,思想与行为也独具一格,而坚实稳定的内在核心赐予他们高度的安全感、人生方向 智慧与力量,会让他们度过积极而充实的一生。
三、要事第一
分清主次与事情的轻重缓急、为最重要的事留出时间。
时间碎片化,无法安插大的时间(装石子的游戏)
重要的事要留出足够的时间,保证它能够推进。
重要不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
《搞定》推荐更新一代的时间管理
如果你希望获得更多的时间,你得学会授权。
授权分两种:
指令型授权——领班
责任型授权者——做事的目的是什么(调动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预期成果、指导方针、可用的资源、责任归属以及明确奖惩
独立到互赖
人与人之间存在情感账户,在在取钱的同时记得往里存钱。
投资情感账户的方法:学会理解他人、注意社交的细节、遵守承诺、明确你的期望、保持正直诚信、勇于道歉以及无条件的爱
四、双赢思维
建立双赢关系、达成第三选择
要互信
如果不能达成双赢,宁可不合作。不合作也是一种双赢的结果。至少没有投入更多的成本。
《第三选择》推荐
五、知彼解己
学会倾听,移情式的聆听?
把自己觉得很好的东西,推给别人,认为是没有问题的。变成一个没有配过的眼镜。缺少倾听这一环。
少说话、多提问。让别人说一说。
移情式的聆听,要能够说出对方此刻的感受,反应对方的情感,根本不用去评判他
反面:自传式回应,无论对方说什么,脑子里想的都是自己的自传。表现:价值观判断、追根究底、好为人师、自以为是
参考《可复制的领导力》
六、统合综效
尊重差异、调动创意
如:大自然
与他人之间能够创造性的合作。带动对方一块来创意、沟通。
沟通的三个层次:互相提防(输赢思维)→互相尊重(妥协)→统合综效(双赢)
七、不断更新
智力、身体、社会/情感和精神的不断螺旋式上升的阶段
不断更新的方面:
1.智力——读书学习等
2.身体——冥想、锻炼身体、养生、吃更健康的食物等
3.社会/情感——加入更多的连接、多做奉献、与他人的情感账户多存钱
4.精神——追求更高级的认知能力、拥有自己的哲学、有一套自己解读世界的方法
螺旋式:学习→实践→坚持
我们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着自己的选择权,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才能够听过一些道理之后,把它变成我们人生的一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