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的建构。 从阅读组织上说,建设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强化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的养成。目标是扩大阅读面,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位。力图实现三个转变,即从精读、略读不分,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自主阅读;从单篇文章阅读转变为同类文章或整部作品的阅读;从课内阅读为主转变为向课外延伸拓展,增加阅读量。力求实现课标倡导的独立阅读,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和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由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
二、双线组元的单元教学设计。
从阅读内容单元设置上说利用“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两条线索组织单元,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形成阅读素养的坚强的两翼,目标是强化能力沉淀语文素养。
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细化知识的掌握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努力做到一课一得。构建适合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避免两种倾向,即强调知识和能力,反复操练题海战术,和淡化甚至取消,致使教学梯度被打乱。
三、两类课型的区分,教读自读。
从教学处理来说,加大两类课型的区分力度,体现由教师引导学生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强化阅读知识的自主建构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践行叶老一贯倡导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
新编教材不只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自学的学本。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为学习主体,教材编写也特别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内容到形式,处处为学生考虑,适应学生自学的需要。例如阅读单元课型的设置,综合性学习过程的指导,名著导读中阅读方法的提示等。
教读是教师引导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案。完成阅读任务,达成阅读目标,目的是学法——授人以渔。他的助读系统有预习,注释,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补白。
自读是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能力,目的是用法——以渔求鱼。助读系统有旁批注释阅读提示读读写写补白。
渔来自何方呢?单元提示,助学系统,即预习、思考探究、拓展延伸、注释、读读写写、资料链接等。
在学习自读课文的时候,第一,要真正让学生做到独立阅读,自主阅读起点就是让学生“素读”课文,即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第二,读后交流至为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单元教学要求,提示交流的重点,适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时也要随时巡查,解决疑难。第三,要用好旁批,不要把旁批中的问题作为练习让学生解答。第四,教材旁批中设计的问题,一是学生读到某处可能有疑惑,一是文章内容和写法的重难点、关键处。另外有些是批注式的,主要是文笔精华处和思路巧妙处。
四、综合实践的创新安排,综合性学习。
活动探究单元基本理念: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以课文为中心的单元组织方式。以活动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基础,以探究为内核。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读写互助,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的学习系统。
五、名著阅读的课程意识。
第一,制定阅读规划,在学期整体课程规划中要有名著阅读的计划。包括本学期读什么书,多长时间完成,占用多少课时进行指导交流等。同时要做好每一本书的整体阅读规划,兼顾课内和课外。
第二,课前导入,激发兴趣,精心设计可行环节,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和阅读渴望。将自己的阅读思考,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引起共鸣。必须避免直接提出要求,布置任务,详细介绍背景,内容,人物,主题等,或直接节选某些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
第三,过程跟踪,督促指导。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建立读书群,设置读书档案、设计读书排行榜、征集阅读疑问、分享摘抄、批注笔记、阅读心得等。进行有效的过程跟踪检查与指导,推荐阅读,深化体验。
第四,读后分享,形成成果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的阅读成果分享。让学生有充分的成就感,获得感。如主题探究、故事追寻、人物把握、语言积累,也可以是思维导图、片段朗诵、情境表演、情节改编、微电影、故事会、小演讲和小辩论、多媒体展示等。
应该创造名著共读的氛围,即同学共读,师生共读,家长共读。
名著阅读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一、课堂有限的时间主要用来引发、指导,交流,探讨,分享,架起课内课外阅读一体化的有效桥梁,阅读本身主要在课外进行。
第二、 避免讲深讲透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主要由学生独立阅读,自主阅读。避免规矩太多,束缚太多,要求太多。教师要学会引申,让学生自己到名著的海洋当中去畅游。
第三,避免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感悟进行统一要求。要允许学生个性化理解,有创意的思考,见仁见智,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
第四、允许学生有自己的阅读偏好,但老师要给予恰当的引导。
第五、一定要读原著,不能读少儿版、检索版、提要版,不能用做练习应试来代替阅读,避免出现不阅读、伪阅读、浅阅读等阅读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