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都县有个盘古三郎庙,据当地人说三郎庙非常的应验。如若有人自此庙的大门前路过,稍微有表示出对其不尊敬的意思,必然会遭受相应的惩罚,有时是无故被人殴打,有时是路途之中无缘无故地走不平稳或摔倒,因此远近的居民都很敬畏盘古三郎庙,对三郎庙都敬而远之。县里有个人,名叫杨知遇,曾经受过正一盟威箓。有一天晚上,杨知遇与朋友喝酒,因相谈甚欢,多饮了几杯,虽然已经醉酒,但仍然坚持要走回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60363/ae9562522992aac9.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60363/f233ee5e01c298e8.jpeg)
朋友道:“前几天的事情是真的吗?我们平时结伴而行走那条山路都很困难,你竟然能够在醉酒的情况下,安然无恙地回到家里,据说还有神明为你指路。”
知遇回答道:“嗯,是这样的,我那天和我们以前一起念书的同学聚会,之后不小心喝醉了,所以恳请三郎庙里的神仙为我指路,才得以平安无恙地回到家中。”
朋友追问道:“我们平时都不敢靠近那三郎庙,能绕道都不直走的那种,你竟然还敢直接去请里边的神明来帮忙。你是怎么做到啊?”
望着朋友睁得大大的眼睛,知遇笑着说:“你难道忘了吗,我以前可是受过正一盟威箓的啊。有神明帮我不是很正常的吗?”
朋友道:“嗯,这个我知道的。那庙门里飞出来的火炬,是什么样的情况,你在哪里还有什么特别的经历,没有说出来?你啊,很多时候话都只说一半,不遇到对的人,都不愿意托盘而出的,也不怪我打破砂锅问到底咯。”
知遇是了解这位朋友的,笑着答道:“你呀,还是老样子,什么事都瞒不过你。”
朋友很兴奋地说:“那你快详细说说。”
知遇道:“那天喝醉之后,我来到三郎庙门口,对着里边的神明说出了自己的请求之后,因醉着酒,又走了很远的山路,所以不知道什么时候靠在墙边睡着了。”
朋友道:“然后呢?”
知遇道:“这时候,有一位老人家人进入我的梦里,笑着对我说:‘年轻人想要问什么路啊?’我答道:‘希望老人家为我指示回家的路,我醉酒之后,身体沉重,意识飘忽,无法辨别回家的路了。’老人家笑道:‘身体回到家中之后,心如何回家呢?’当时我非常惊异,急忙问道:‘身体回到了家里,心难道还没有回到家吗?’老人家继续笑着答道:‘那你先回答我一个问题——回到家里的时候,你的心在哪里?你说它也回到家里了,那你能找出来吗?’”
朋友思索了很久答道:“这……我也答不上来,那之后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60363/7cd1f4b989588b81.jpeg)
知遇道:“之后老人家对我说:‘其实啊,道是我们心的本源,心安放在道中,怡然自得。但后来心神被外界种种尘劳和情欲所污染,蒙蔽得越来越深,也就忘了回归真正的家——道,时间久了也就醉倒在这茫茫尘世里,迷迷糊糊,不知道如何归家了。’
知遇道:‘还请仙人为我详细开示。’
仙人道:‘刚化生的时候,我们的心神本来清净明静,清明莹澈,没有半点杂质,后来接受了这具身体之后,带来的七情六欲,也开始杂染这具身体,眼睛贪恋美丽的颜色,耳朵喜欢悦耳的声音,味觉喜欢美味,嗅觉偏爱香气,脑袋里装着很多羡慕的人和事,身体喜欢富贵,自此以后,在红尘中兜兜转转地流浪。不知道,何以为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60363/6a76ecbbd12c36b0.png)
朋友继续追问道:“仙人可曾开示如何解脱的方法?”
知遇道:“仙人说:‘道本来而有,却没有形象,本来亦无,却有情有信;道变化莫测,能使一切众生灵明、通达。这样的大能降落在我们的身体里,就化显为我们的精神和智慧,我们称之为心。’”
仙人继续说道:“所以我们教人修道,也是在修心;教人修心,也是在修道。身醉心不醉,身归心何归;心合于道,道寓于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60363/66f674eb6cd5d04d.jpeg)
朋友道:“所以指引你回到家里的火炬,其实是我们心中本来具有的精神和智慧?”
知遇道:“其实也是真真实实的火炬,并不是比喻。”
朋友道:“那真实的情况是?”
知遇道:“道寓于心,眼前有火炬,心中有智慧,虽然跋山涉水,只要心里有大道,桥再狭窄也变得平坦,路再崎岖也变得宽阔。”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60363/1832404c6cc426ac.jpeg)
《录异记卷之四》:广都县有盘古三郎庙,颇有灵应。民之过门,稍不致敬,必加显验,或为人欧击,或道途颠蹶,由是远近畏而敬之。县民杨知遇者,尝受正一盟威箓。一夕,醉甚,将还其家。路远月黑,因庙门过,大呼曰:余正一弟子也,酒醉月黑,无伴还家,愿得神力,示以归路。俄有一炬火,自庙门出,前引之。比至其家,二十余里,虽狭桥细路,略无蹉跌,火炬亦无见矣。乡里之人,尤惊异之。
《坐忘论》:“源其心体,以道为本。但为心神被染,蒙蔽渐深,流浪日久,遂与道隔。”
《太上老君内观经》:“始生之时,神源清静,湛然无杂。既受纳有形,形染六情,眼则贪色,耳则滞声,口则耽味,鼻则受馨,意怀健羡,身欲轻肥,从此流浪,莫能自悟。”
《太上老君内观经》 : “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情,变化不测,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则为神明,所谓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则修心也; 教人修心,则修道也。”
《灵宝五经提纲》说 : “非心无以见道之全体,非道无以见心之妙用。道外无心,心外无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