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卜泉
图| 网络
著名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意思考;事实上,他们的确到死都没有思考。”
很多人选择随波逐流的活法,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像是一个只有空洞的躯壳而没有灵魂的僵尸在这世上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着。
这样的人生会有趣吗?
-【一】-
人之所以会成为人,就是因为人懂得系统性的思考。
在还是猿人的时候就整天思考着如何获得食物,如何躲避其他猛兽的袭击,如何让自己过得更舒适……
也正是因为这样不断对自己的脑域进行开发探索,才逐渐进化站在了生物链的最顶端。
时至今日,科技文明异常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思维水平怎么反而还倒退了呢?
《娱乐至死》的作者尼尔·波兹曼曾说过:“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已经为我们揭示了原因。
尼尔·波兹曼认为,当前整个社会环境已经“泛娱乐化”。娱乐明星这些以前上不得台面的戏子,在现在居然成为众人竞相追捧的对象;电视传媒的出现,更是严重剥夺了人们思考的能力。
就像这张图所要展现的一样——在电视机面前,人们连大脑都没了。
失去了“大脑”的人类,不就正是行尸走肉的“僵尸”吗?
-【二】-
那么如何避免自己成为一个“思维僵尸”呢?
毫无疑问,肯定是得多想啊。
但是这“想”,不是简单的想。不是你看见一个东西,想起了它的名字的那种想,而是要有深度的想。
看见一个事物,不仅要想到它的名字,更要想到它所属的种类,它的用途,它的生长环境……
只有进行这种有深度的思考,我们才能保证自己的大脑不退化。
那要如何锻炼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呢?
很简单,教你九字秘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在想任何事情的时候,要学会“拆分法”:事情的本质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如果它发生在另外一个情境中又会是怎样?
这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的剥开,一层层的深入,最终会见到其核心。
-【三】-
知识的高度决定思想的深度。
平时多阅读书籍,也有助于思想深度的提高。
当然,这里说的书籍并不包含时下颇为流行的网文。网文多是一种快餐文化,虽然看起来蛮爽,但人们很难从中吸收到养分。
就比如曾经大火的《盗墓笔记》,虽然文章的情节设置不错,铁三角的友(基)情也感动了很多人,但是除此之外,你还能从这本书中学到什么东西呢?
答案是并不能。
可能有人会说,我就是喜欢看这样的书,我不在乎能不能从中获得什么,只要老子看的高兴就行了。
你要自甘堕弱,我能说什么呢?
说回正题,究竟怎样的书籍能给我们提供养分呢?
1.历史类书籍
社会的发展是具有延续性和复制性的,我们今天所发生的很多事情,其实就是古事的重演,只不过是换了层皮,其本质是不变的。多阅读历史类书籍,能帮助我们更清晰透彻了解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事。
2.哲学类书籍
哲学,又称为爱智之学,毋庸多讲它对人们思想的促进作用。很多我们熟悉的人,比如李小龙、乔布斯,都有进修过哲学课程,而哲学对他们思想的影响,从他们日后所获得的成就中就可以看的出来。
3.人物传记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由此可见对前辈先贤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像《拿破仑传》、《富兰克林传》、《毛泽东传》、《成为乔布斯》等这类书籍,就十分值得大家阅读。
4.自己所处行业的书籍
毋庸多讲,基本上每个有上进心的人手上都会有一两本。
-【结尾】-
思想具有深度是十分有必要的,想任何事情不能只浮于表面,只有沉下去,才能看清其真面目,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期待大家都能从一个思维僵尸成长为思维贵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