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远程协作的平台,如何设计才能不断提升项目成功率,让需求方和开发者都满意?
有需求方和我私聊,说他就一定要看到freelancer在镜头前工作才安心,要看到对方的屏幕一直在做自己的工作,否则就会担心自己的钱白花。
而在我看来,项目成功的关键远远不是这些表象,还有更多更深层的原因值得挖掘。
从15年1月份到现在,我们产品团队已经经历了12个月的远程协作,在web, iOS 以及安卓端发布了从1.0,到现在的2.2,共3个大版本(1.0,2.0,2.2),以及8个小版本的迭代更新,其他的小修改不计其数。
从客栈8月份开始内测,9月份开始正式上线远程项目,我们迄今已经审核了235个项目,通过了其中的123个,48个已经完成结款,项目由于需求方原因终止的23个,由于开发者原因终止的1个;项目失败两个,最终通过平台仲裁解决,根据实际开发者已完成的部分付款。
我们通过这所有项目在学习,成功是为什么,失败是为什么。
然后再把我们的学习心得融入到产品中去,通过平台系统,来提升远程协作的成功率。
接下来,总结我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和想法:
一、如何做一次成功的远程项目?
二、这个项目成功后,如何维护,如何再次开发?
一、如何做一次成功的远程项目
先从失败的案例来分析。
案例1:一个产品原型制作项目,在PM根据需求方的要求制作万原型后,需求方拒绝确认开发完成,并给出以下反馈。
我拒绝了确认完成,主要原因是,我认为这个项目目前才进入正题,还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对于目前这稿原型,我的看法是:
——复现了我在需求PPT里所描述的设想,有一些提升(主要是卡片详情页的设想),但离一个OK的原型还有不少距离。
换个角度来说,我觉得X先生目前做的工作,主要还是理解项目的思路、以及部分“动手”的工作。但是,坦率的说,我觉得还没有怎么“动脑”——即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从产品的角度来检视初期的设想,修正不足、提出改进。
开发者对于需求方的要求觉得无法接受,本来以为只是要根据老板的意思来做个原型,结果老板说你来给我做创业指导吧,从痛点开始梳理为我把产品计划做出来,价钱么,给你个制作原型的价钱。
巨大的价值认知差异,加上不确定的需求和交割时间,导致开发者最终不愿再继续这个项目,项目失败。
Learning:
项目开始前,双方对于需求和工作,工期,金钱的认知必须在第三方的监督下达成一致。
所有达成的一致都应该被记录下来,供以后查询核对。
当需求方想要发起需求变更时,平台应该提醒ta这将带来的金钱和时间的变化,在ta认可后,再发布更新。
当然,这最好是不要发生。
案例2: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接过一个安卓开发的项目。当时在组里咨询了一些安卓开发者,对方虽然没做过,反馈应该不难。接过等我们把项目接下来之后,他们仔细研究了需求,发现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如果要做的话要重新学习,时间会很长。
我们只能在心里默默流泪,向需求方道歉,把这个项目拒了。
项目经验真的很重要,没做过和做过的,在效率上有天壤之别
learning:
通过客观因素来评分判断开发者与项目之间的相关度,而不是来自一方感性且不负责任的回复,“我觉得可以做吧”。
通过机器学习,不断提高匹配的正确度。
这包括:
成功的开发者和项目之前,有哪些可以标准化衡量的因子?如何通过越来越大量的案例,来验证调整这些标准化衡量的因子是否正确,权重如何。
还有一种失败,是项目长时间延期
这个归根结底来自于两方面因素:
1:需求变化导致延期
2:开发者对于开发难度,以及工作强度估计不准导致预期出错
3:验收阶段没有验收标准,导致需求方想到哪里是哪里,验收拖延很长时间。
4:需求方没有准备好导致开发推迟:没有准备好接口,文档等等。
对于双方而言,项目延期都是很痛苦的事情。
失败各有原因,而成功却是有着共性的。
这个共性其实不用我来总结,Basecamp的创始人,《rework》,《remote》二书的作者贾森.弗里德 和 戴维.海涅迈尔 早就已经总结给了我们:
远程协作成功的关键
1-即使员工遍布全美各地,每天也要有4小时的共同工作时间,其余时间可以自行安排。
2-眼见为实:视频共享来说明问题,好过只用文字或者图片
3-工作资料全员共享,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得到
4-做好的工作,要及时展示给工作团队来看,激励团队加速前进
5-只从工作成果来衡量,而非过程(纠结于对方到底花了多少时间是没意义的,你是愿意他不吃不喝不睡但就是完成不了你的任务,还是他轻轻松松就可以提前完成呢?)
纵观我们自己的远程经验,以及已经成功的48个项目,我们毫不意外地发现,他们的合作模式和上面这5条非常类似。
1:每日在客栈上提交当日进展,并定点在工作群里讨论
2:有疑问及时提出,并解决
3:碰到双方认知不一致(需求变更,工期等),提供客栈项目记录,交由平台来仲裁。本身更关注于如何推动项目进行下去,而不是扯皮。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