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儿子进卫生间洗澡,我从外面再次听到他把门反锁的声音。他洗完澡出来后,我就问他为什么反锁门。他愣了一下,然后说,不知道,习惯吧。
习惯!确实是习惯!而且是由来已久的习惯!我记得,好像自从他不需要我们替他擦屁股和洗澡后,他就有了这习惯。一开始没发现,但有次在他进卫生间方便时,因为我要进去洗手,习惯性地开门时却发现被反锁了。我心里有点不悦,自己家里,把门关上就得了,干嘛反锁。后来,发现他每次都这样,不管方便还是洗澡,进去后都习惯性地把门反锁上了。尽管我也慢慢习惯了,但听着门从里面“嗒”的一声反锁上的声音,心里还是觉得堵得慌,却又说不上什么,也从来没想过要问问他为什么。
突然想起学校的卫生间和浴室。一开始卫生间和浴室只是用隔板分开,没有门或帘。我们习以为常,但有些男生好像适应不了,自己备好帘子,方便或洗澡时就挂上。还有几个男生第一次住校,根本无法接受没有门的卫生间和浴室,马上转为通校回家住,或者要求父母在校外为其租房,不然就转学。当时感觉很难理解,而且觉得这些孩子非常矫情,至于吗!多大点事!现在我们学校所有的卫生间和浴室都装上了门,每个寝室也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浴室,比好多大学条件还好,可能也是缘于此吧!
由此想起我们上大学时的澡堂,不论男澡堂还是女澡堂,就是一间房子沿四面墙一排水龙头,没有任何阻隔遮挡,大家在外面的储物柜放好衣物后进入洗浴区,彼此毫无保留坦诚相见,也没谁觉得异常,反而非常热闹、其乐融融。卫生间隔开的就算好了,根本没有门;有些则根本没有隔,就像今天火车站的小便池一样,大家依次蹲在上面解决,相识的还可以边“排除故障”边纵情谈笑。
仔细思索两代人之间在方便、洗澡这个细节上的差异,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这一代人基本都有兄弟姐妹,从小生活在大家庭中,物质方面的贫乏、生活空间的狭小和父母忙于劳作等因素,让我们彼此亲密无间。尽管每天争执吵闹不断,但从不孤独,血脉亲情把我们连接在一起,无需防范。反观今天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虽然从小有老少几代人的精心呵护,几乎所有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但却始终难以摆脱成长的孤独。在家没有同伴,被全家当做中心和重心宠着溺着,却体验不到与同龄人相伴的乐趣;到了外面和学校,终于能和同伴快乐地玩耍,却无法转变自己的中心意识,偏偏每个孩子都是自己家里的中心,没有学会转换角色的就会在集体生活中不可避免地陷入矛盾冲突,进而为了保护自己而主动构筑自己独有的防御体系。所以,看似微不足道的把门反锁和准备门帘等细节,实则透露出的是这一代孩子因极度缺乏安全感而下意识启动的自我保护措施。除非在成长过程中能逐步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建立信任,不然,他们很难卸掉自己的盔甲,也就始终难免内心的孤独。
想到这些,我与儿子聊了一会儿,反复引导他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后给他提了些建议。今天早上他进卫生间方便时,我没再听到“嗒”的声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