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写作日更的第72天,短视频日更的第48天。
一个企业在战略上有三个阶段:生存期、发展期、转型期。
01.
生存期
生存期就是企业刚成立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企业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各方面可能还不太完善。
企业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要解决生存问题。
那在这个阶段对于企业来说,要做哪些具体的事呢?
第一,要找到或研发一款产品;
产品是经营的开始,每个公司都有属于自己的产品。
在供过于求的市场上,拥有一款质量好的产品以及客户有极大需求的产品是营销中的最大优势。
在存量时代,这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活下去的根本。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其他的什么营销策略都是锦上添花,没有意义。
第二,要把最小销售单元梳理出来(就是你得找个渠道去卖);
有了产品之后,你得找到一个渠道卖产品。
你得知道你的目标客户群体在哪里,你要如何获得客户。
第三, 找到合适的销售人员卖产品。
当有了产品,有了渠道,选择什么样的人去卖就变得很重要了。
人的能力是参差不齐的,什么样的人适合卖这样的产品,是要专业水平高一点,还是销售能力强一点,还是需要有公关能力。
02.
发展期
企业解决了生存的问题之后,往往想进一步发展。
每个老板都有个做强做大的梦想,但是怎么做大?
这是发展期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样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产品能够批量化生产和交付;
要想企业做大,就必须要解决产品能够供应的上的问题。
如果产品不能批量化生产,产品也不能批量化交付,那么这就是一个做不大的生意。
如果想提升公司业绩就只能通过提升客单价和复购率了。
在我家楼下,有一个包子店,这个老板有6家直营店,而且生意很好,每家店都很赚钱。
一般来说,包子店要做直营连锁那是很难的。
为什么?
1.你不能自己一个人做包子,然后供应所有的店,你没有那么多时间;
2.如果你教给员工来做,你也很难保证每个店的包子口味都一样;
3.就算每个店的员工包出来的味道一样,你也避免不了员工出去开店单干,而且可能就开在离你不远的地方。
那我楼下这家包子店是如何做的呢?
那就是总部做成半成品然后配送到门店。
比如包子,和面和调馅都在总部完成了,而且做成了包子,通过一种速冻技术配送到门店,门店只需要蒸就可以了,固定的蒸多长时间。
油条就是总部和面然后配送到门店,门店员工做成油条形状,访油条机里面炸就可以了。
然后米浆、绿豆粥都是总部做好配送。
这就导致了可以批量化生产同等质量的产品。
更重要的是也避免了技术的泄密。
第二,销售单元能够复制(渠道能够复制);
大部分的小微企业长不大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复制的渠道。
他们做业务总在靠请客吃饭,拉关系。
请客拉关系适合高客单价的产品以及复购率高的产品。
如果你一个产品本身价格就不高,而且可能几乎没有复购属性,那靠请客吃饭拉关系这样的开发业务的方式显然是难以快速复制的。
第三,销售人员的能力模型能够复制。
这个也叫做人才复制和团队复制。
如果一家公司人才复制不了,团队就复制不了。
因为人才复制包括基层员工复制和管理者复制。
你去看那些规模型的企业,他们存在的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难以复制人才。
在国内有一家培训咨询公司,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人才梯队建设的挺好。
但是到后期公司转型的时候,他们把最基层的业务人员都砍掉了,导致公司所有的业务及服务都是由具备一定经验的人在负责。
这家公司在后来需要新生力量加入的时候,发现来的人几乎都难以胜任岗位。
而且目前他们公司岗位的能力模型,在市面上几乎很难找到可以与岗位匹配的人,假如要训练出与岗位匹配的能力,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而且半年的时间都还不一定能够拥有岗位需要的能力。
这样人才就难以复制。
所以企业一定要建立起一套不依赖于任何能人的职业化的管理体系。
第一,企业需要的人才都能很快培养出来;
第二,任何岗位的人都不敢逾越公司的管理体系之上,因为谁逾越谁就会被替代。
03.
转型期
转型期最重要的就是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比如新的产品、新的销售渠道、新的团队建设模式。
基本上要在三个方面都要找到新的方向。
第一个转型,从同质化产品到爆品思维;
过去是一个供不应求的时代,所以只要是产品,都可以轻松的卖出去。
如今同样的产品太多太多,如果没有一点差异化,那就是面临无尽的价格战,企业不可能获取正常的利润就难以生存下去。
所以在转型的阶段,那就是要去重新梳理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在他们的运动场景当中找到他们的痛点,然后企业根据目标人员的痛点梳理解决方案,并把它包装成一个产品。
只要一个产品可以帮助这个人群解决他们的痛点问题,这个产品就会有市场。
第二个转型,从传统的单一线下转型到线上或者线上线下相结合;
现在渠道的变化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线下了,线上成了不得不做的一部分,线上做的有多好,就几乎代表生意能够做多好。
所以一定要在这方面把原本没有的优势建立起来。
第三个转型,从传统的雇佣制到合伙制,或者说从传统的“底薪+提成”转型到+绩效+分红+股权等。
当进入存量时代的时候,业绩很难做。
如果一个公司的存在,不是基于拥有一套完善的营销管理体系,而是因为某一个员工的销售能力很强,或者是个人的业务能力也很强,那么这个员工单独出去干的概率就会很大。
就算这个员工没有单独去干的想法,也很容易被其他机构高薪挖走。
所以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第一,是要建立其他不依赖于任何能源的管理体系;
第二,是要用机制绑定员工。很显然在这个时候传统的底薪+提成很难对员工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个时候就需要用绩效用分红,用股权来绑定优秀的员工了。
最后的话
如果针对战略的三个阶段进一步进行概括的话,就是以下三个概括。
在生存阶段就是:闭环
在发展阶段就是:复制
在转型阶段就是:新的闭环
网友评论